健康教育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5-25 11:23:27

健康教育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 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1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门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与3个维度(限制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和社交活动受限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健康教育;尿失禁;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虽然尿失禁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其对患者社交活动和心理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已使之成为医疗护理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可以解决尿失禁的问题,但是预防才是解决尿失禁各种不良后果的关键,如果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并予以及时干预能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我院对于女性尿失禁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妇科普查的符合尿失禁诊断标准[1]的成年妇女,共312例,排除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其他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6例。对照组进行一般门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健康状况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

1.2 健康教育策略

1.2.1 普及尿失禁知识 目前,我国对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的知识普及的力度很欠缺,大多数女性患者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更是如此[2],求诊意识相对淡薄。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安排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手册、幻灯片、一对一指导的形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尿失禁的基本知识,包括预防、危害、治疗等等,指导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1.2.2 心理干预 长期尿失禁的困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使得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偏执等负面心理,阻碍了患者的日常社会交际,这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保护患者隐私和自尊的基础上主动关心患者,为其提供舒适、整洁的就诊环境,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心理特点等针对性地给予纾解,与她们进行语言交流,取得她们的信赖,消除其自卑心理,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1.2.3 功能锻炼 医护人员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盆底的肌力,可以了解会阴、阴道和括约肌的张力,以制定合适的功能训练计划。现已证实[4],轻中度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盆底肌肉锻炼,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肌群进行自主收缩锻炼,可以通过加强膀胱颈、后尿道周围筋膜及韧带对尿道的支持作用,巩固加强盆底肌肉的功能,加强膀胱的控尿能力。但是对于严重肌萎缩、肌神经细胞死亡或者损伤引起的尿失禁效果则不明显,可以酌情选用其它的锻炼方式,包括自主排尿训练、膀胱训练。

1.2.4 生活方式干预 近年来发现[5],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吸食咖啡因、液体摄入不足以及便秘、慢性肺病、体重指数过高等基础疾病都是导致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因此,恰当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减少引发尿失禁的诱因,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定时排尿、减少咖啡因的摄入、调整饮水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等等。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美国华盛顿大学Wagner研究小组研制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0f Life,I―QOL),包括逃避和限制、心理社会影响、社交活动受限3个维度,共22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QOL越高。

1.3.2 总有效率评价 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能胜任重体力劳动,腹压增高时无溢尿现象。好转: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在咳嗽大笑时偶有溢尿。无效:尿失禁症状同前比较,没有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与3个维度(限制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和社交活动受限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6个月后,干预组治愈113例,好转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治愈82例,好转4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种因素均可以诱发,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尽管如此,单纯因此疾患寻求治疗的患者微乎其微,这显示医疗机构和患者对这一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重视度不够,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此疾患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认为这种问题是年龄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令人尴尬的自然现象,没必要就诊,进而形成不利于疾病的恶性循环。尿失禁较高的发病率和极低的就诊比例这一矛盾的状况,使得为女性尿失禁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帮助,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这一措施势在必行。

我院对于尿失禁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加强宣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显著改善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和社区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brams P.Describing bladder storage function: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and detrusor overactivity [J].Urology,2003,62:28-37

[2]洪贵英.老年女性尿失禁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215-217.

[3]吴娟娟,刘秀兰.健康在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2058-2060

[4]舒展容,张爱群,马学刚等.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72-1074.

[5]李洪梅,蔡舒.社区中老年人对尿失禁认知程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975-976

上一篇:乙脑病人的现场处置防控和问题思考 下一篇:网虫应和真实的世界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