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农村发展遭遇电力瓶颈 代表建议改善用电环境

时间:2022-05-25 08:27:28

代表建议:农村发展遭遇电力瓶颈 代表建议改善用电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平湖市农村区域内的乡镇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壮大,加上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类大功率电器大量使用,农村用电负荷猛增。但是,由于农村住宅分散,供电半径大,负荷密度相对较低,供电线路迂回、老化,配变配置容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出现严重电力短缺,频繁出现低电压、跳闸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电力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平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对此,顾方明等11名人大代表在平湖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建议,要求政府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用电环境。

代表们认为,建设完善的农村电网是实现农村安全、优质供电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科学制订符合平湖实际的“十一五”农村电网改造规划;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电网改造顺利进行;要整顿规范农村电力市场秩序,取缔一些个私企业违章用电;要加强宣传,让老百姓积极配合农村电网改造;要把握好轻重缓急,深层次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营造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办理结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农村电网改造

平湖市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十分重视,将农村电网改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相关组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电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局局长、供电局局长、农业经济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府办、农经局、公安局等部门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农村电网改造和违章用电清理整顿工作。二是科学制订规划。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平湖市新农村配电网“十一五”规划及远景展望和平湖市“十一五”新农村低电压电网规划,力求使电网改造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一致。三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平湖市供电部门在积极争取110KV及以上电压登记输配电工程项目及城乡电网改造资金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低电压区域先行改造,并加强工程管理,有效保证了农网改造的进程。2006年,全市共斥资2500万元,新增农村补点配变203台,容量14655kVA,扩容7265kVA,配变迁移56台,农村低压线改造123.3公里。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平湖市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报纸、网站等宣传阵地,进行了系列宣传。同时,通过组织新农村电网改造宣传队、青年文明突击队进村宣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知识,引导老百姓合力推动农村电网改造。

2007年,平湖市政府又把“电网建设计划完成中低压线路270公里,配变补点、增容等250台”列入政府实事项目。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至目前止,已完成中低压线路新建改造158.47公里,完成配变新增和改造299台,新增容量15375kVA,完成计划的119.6%。另外,改造农户表箱4585只,改造落火线4585对,调换家保4585、新装总保60只。共计投入资金2495万元。其中,为处理低电压,满足农户需求,共计划外新增配变20台,增容18台,迁址7台,改造低压线3.739公里,改造城镇低压落户线16处涉及用户600户。

以上大量工程的完工,大大改善了平湖市农村的用电状况,农村用电紧张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据统计,2007年夏季高温期间供电部门受理的反映低电压的市长电话数为69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7%。

为深入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平湖市又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今年6月,平湖市政府印发了《平湖市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2007年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市验收,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街道)4个,新建新农村电气化村40个。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所有镇、街道和村均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标准”的目标。

平湖市正按照“政府发动、镇村主动、百姓互动、电力推动”的原则,形成了以电力部门为建设主体,农办、经贸等各政府部门全力推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新局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电网建设。

上一篇:不信东风唤不回 下一篇:代表有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