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中国 渐渐“熟”了

时间:2022-05-25 08:14:22

苹果中国 渐渐“熟”了

自iPhone面世后,使得现在的手机商也可以有话语权,而且可以态度傲慢。当然,“价格太贵”的字眼也在中移动和苹果的谈判桌上出现,只是说这句话的换成了中移动,这家全世界最牛气的无线运营商。不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中移动对乔布斯带来的新玩具、乃至更激进的新商业模式――运营商将一部分收入与手机商分享――都表示出了极大关注。虽然“存在分歧”,但双方的谈判仍在进行。这个消息足以让苹果股价在一日内飙升10%,并创造了2007年单日最大增幅。

毫无疑问,当一款水货手机变成北京中关村或者上海徐家汇的电脑城里被谈论最多的词汇时,你无法不在乎苹果拥有的庞大“粉丝”基础。若按销售收入计算,iPod在中国市场份额2007年很可能会超越20%。“在中国MP3播放机市场2007年整体萎缩14%-15%的情况下,iPod却仍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率。”IDC中国相关负责人说道。其实从2004年以来,苹果在中国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5%以上。

渗透中国

在北京中关村,iPhone从2007年11月中旬最低点3750元出货之后,几乎每天涨100元,现在已经涨到5800块。然而,“价格上涨以后买的人更多了,因为以前还有人观望觉得可能会降价,而且不要指望你买多了可以打折,”在鼎好电脑城销售水货iPhone的李兵说,在价格4200元时,一位姓元的先生一次从她这里购买了20台iPhone送朋友,但价格仍然“没有商量余地”。

苹果此前在中国,却没有享受到像在欧美日市场那样的荣誉。一位研究苹果的分析师表示,iPod在中国的销售收入本来可以更高,只是大陆这边经常断货,而原因是中国区以往并不那么受美国总部的重视。

相对其他跨国公司,苹果事实上有先天的优势,即庞大的“粉丝”基础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在2007年3月的一项专门针对iPhone的调查中,70%的受众表示支持iPhone在中国上市(如果价格合理)。而在MP4领域,也有21.6%的用户愿意购买苹果的产品,仅次于爱国者。而且苹果产品引发的新潮流,也被一些国内厂商争相效仿。

事实上,苹果从来不吝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比如去年在推销iPod系列产品时,它在亚太市场某一个季度的宣传费用是6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在了中国。这是任何一个同类厂商都拿不出来的经费。而苹果在中国的旗舰店2008年也将北京开业,按照一般规律,旗舰店的投入都在百万美元左右。

迎接iPhone

从2006年起,苹果中国在传统的分销体制之外新开拓了两个重要渠道――国美、苏宁、百思买这样的大型卖场里直接建起了“Apple直销体验连锁平台”;其零售专卖店也在近两年内增至400多家,覆盖范围达到了乌鲁木齐这样的西部城市。与此同时,苹果中国也签下了大陆9家手机分销商。到了2006年夏天,苹果四年里换掉4个中国区总经理的高管频繁变动也终于告一段落。苹果在中国的渠道政策变换之频繁,中国区负责人更替之迅速,在跨国公司中极为罕见。“我们已经走上正轨。”中国区一位中层员工如是说。

如果说苹果的大手笔广告投放、新的渠道政策所带来的变化、中国区努力争取来的降价等手段,为iPod在中国近几年的高速成长铺平了道路的话,毋宁说是在为天地更广阔的iPhone夯实基础。2007年12月初有消息传出,迪信通和天音通讯两家大手机渠道商都将有可能为苹果代销iPhone。传言是否属实尚不可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此刻的苹果,在中国已经为iPhone的成功做好了一切准备。

(摘自: 腾讯网2007年12月19日 编辑:周南)

上一篇:必胜客秀指数 引媒体“入局” 下一篇:政府的身份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