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与措施

时间:2022-05-25 07:39:43

丹巴县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与措施

摘要:为了解丹巴县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我们对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为科学的制定高海拔地地区儿童贫血防治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发现丹巴县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21.12%),以营养不良性贫血为主(89.94%),其中农村贫血患儿比率大于城区。应加强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丹巴县;学龄前儿童;贫血比率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儿童贫血对其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和心理康健等均有明显的影响[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卫生事业的进步,贫血儿童在我国较发达地区已不常见,但在广大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海拔较高的农村地区,儿童贫血任然较为常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丹巴县1458例6个月~7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790例,女性668例,城区589例,乡镇(含边远农村)869例。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采集儿童末稍血标本,用日本sysmex公司KX-21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1.2.2判断标准 根据WHO儿童贫血标准进行判定:血红蛋白(Hb)

1.2.3质量控制 ①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科医生完成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②使用配套试剂和质控品;③用质控品对仪器进行监控,未发现仪器有失控现象,并且从整体来看,在检测期间仪器不存在漂移,无系统误差。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在本次抽查的1458例学龄前儿童中,有30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患病率为21.12%,远高于我国较发达地区[1],其中6个月~3岁的儿童贫血患病较为突出,其比率为33.44%(见表1)。在308例贫血儿童中,轻度贫血282例,占91.56%;中度贫血24例,占7.79%;重度贫血2例(均为山区儿童),占0.65%,以轻度贫血为主,中、重度贫血也明显高于相关文献报道[2]。类型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即缺铁性贫血),所占比率为89.94%,与国内报道一致[3]。城区儿童贫血比率为17.83%,乡镇(含边远农村)为23.36%,乡镇儿童贫血比率明显高于城区儿童贫血比率,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4](见表2)。在790例男性儿童中,贫血165例,比率为20.89%;668例女性儿童中,贫血143例,比率为21.41%,男女贫血比率无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论

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着其居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当前无论是WHO还是国内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均是以低海拔地区大中城市居民为主制定的。丹巴县海拔1700~5521m,属较高海拔地区,其儿童血红蛋白含量应高于WHO标准,因此,丹巴地区儿童贫血实际比率较统计数据要高。

3.1贫血原因分析 ①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藏族居多,以农牧民为主,该地区受地域限制,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多数家庭很难顾及孩子的营养问题,导致儿童贫血比率较高;②预防意识薄弱,防控力量不足,目前,丹巴县内仅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受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业务能力的限制,全县儿保工作尚不规范。乡镇卫生院未开展贫血防治工作,加上家长儿保意识淡薄,导致边远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区;③喂养不科学,辅食添加不当,3岁前是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也是一生中对铁的需求量最多的时期,藏区家长大多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在幼儿添加辅食或断奶后的关键时期没能科学的添加含铁丰富或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导致3岁前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贫血;④气候环境恶劣,人们生活物资单一,丹巴属高山峡谷地貌,全县海拔跨度为1700~5820m。土地资源少,受地质条件和高寒气候的影响,农作物和蔬菜种类较为单一,以高寒农作物为主。特别是冬季,降水量少,极为干旱,广大农村蔬菜缺乏,冬季人们赖以生存的菜蔬主要是酸菜,其饮食结构单一,易引起贫血;⑤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酥油茶影响铁的吸收,地处高寒地带藏区人们的食物结构中,肉制品和奶制品占的比重较大,而蔬菜和水果较少,常以茶为佐食,以助消化,因此高寒地带人从小有喝酥油茶的习惯,茶中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对于机体器官和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的儿童影响远大于成年人,更容易导致儿童贫血。

3.2措施与建议 ①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普及幼儿贫血预防保健知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在全县形成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工作合力,以藏区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儿童营养保健常识,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营养意识和防病意识,特别要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②加强早期预防保健,引导科学喂养幼儿,通过民族扶持政策和对口援建等渠道,增加设施、设备的投入。在县人民医院增设儿童专科,开展儿童保健业务,加大儿保医生的培训工作,提高儿保医生业务水平,由儿保医生适时引导家长做好贫血儿童预防与保健,确保婴幼儿能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喂养,在全县建成县、乡、村的立体防护网。6个月~3岁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对铁的需求量大,因此要特别加强该阶段儿童保健工作,引导家长进行科学喂养,定期做血常规和微量元素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患儿进行及时治疗,并动态追踪治疗情况;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促使农牧民膳食多样化,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大高寒地区蔬菜种植技术攻关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寒蔬菜种植业务,为藏区人民提供多品种的蔬菜种类,从根源上解决儿童贫血问题;④加强学校膳食管理,增加含铁量高食物摄入。在幼儿园上学的儿童,在幼儿园用餐较多,建议为条件允许的学校配备营养师,加强学校膳食管理,并结合丹巴地区儿童贫血比率较高的特点,为孩子科学制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营养食普,增加肝脏、血等含铁量较高食物的摄入量,从而有效的降低贫血儿童的比率。

参考文献:

[1]林平.2000年与2004年城乡幼儿园贫血状况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52-253.

[2]马卫平.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639-640.

[3]汤晨.常州市武进区2012年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69-970.

[4]林文涛,欧少丽.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0,1:13.

上一篇: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麻疹的诊断与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