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经营的怪圈

时间:2022-05-25 06:25:40

多种经营的怪圈

多种经营是许多中国企业采用的经营战略,也是许多企业家常爱说的一句话。这个词儿出自何处无从考证,但最先恐怕不是用来形容企业的。窃以为,多种经营对企业而言实在是弊多利少。

现代企业常讲的是核心竞争力,从逻辑上讲,多种经营就与此有悖了。多中心的结果就是无中心,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企业在多种经营中屡屡败北了。许多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如此作为甚是不解,甚或有些害怕,因为这让他们也找不着北。虽是如此,我们的企业家们还是乐此不疲:搞房地产的办起了文化公司,拍起了电影;做啤酒的捎带做起了酱油;修路的办起了学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其中也确实有赚到钱的,但总的说来,赔的多,赚的少,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存在的总是合理的。不挣钱也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或许是以下两个因素造成的――中国的市场粗放而广阔,且没有完全的市场化。放眼望去,到处好像都有挣钱机会。这其中,挣钱的缘由又往往是“功夫在诗外”的。企业的第一桶金,或许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不能不让掘到第一桶金的创业者对企业的未来心存疑虑,因而也就希望找到一个更市场化的领域或行业,重起炉灶另开张,并以此作为企业重新创业的起点。此为其一。另一类人,创业伊始,或许有些顺风顺水的,到后来,创业初期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或忘了,或成了资本。于是固执地认定,能者无所不能,无论哪行哪业,只要自己染指,定能大获全胜,再次捞个盆盈钵满。于是,不管其介入的行业与自身是否搭界,兴冲冲就做了起来。此为其二。

然而市场就是市场,其结果往往不以企业家的喜好为转移。经常听到跨入多种经营的企业家们抱怨――市场不好,团队的人不行,甚至政策如何如何……其实,这些并不是他们失败的真正原由。问题的症结在于:初次创业成功后,他们背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初创业,企业家们历经磨难,亲历亲为,凭着自身的执著,带领企业建立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但在众多所谓的第二次创业中,因为老板们有了钱,少了时间,曾经的创业者们丢弃了那种亲历亲为、锲而不舍的执著。重新种下的企业之“树”,因为自身或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是长得病病秧秧,劳心费力之后,落得个要么钱财散尽,要么无功而返。套用一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远离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违背了市场客观规律,就算你有通天之能,短暂的热闹之后,市场仍然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你。

也难怪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多种经营看不懂、想不清。其实,中国企业家也有他们自身的苦恼――粗放的市场环境,成就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利润动辄一倍甚或几倍。钱是赚到了,企业却先天根基不牢。放弃既得利益重打地基,这对如空中楼阁一般的中国企业来说的确是难以做到。那么,能够选择的,只能是再种一棵树,并深切盼望它根深叶茂。

而这又谈何容易!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品牌,经得起市场敲打的原本就不多,其消亡率却又是世界之最。要打造中国的品牌,首要的就是企业家们不能见异思迁。虽然是空中楼阁,地基不易打,但如果能对自己所在行业做深入地细分,就地打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扎扎实实积累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比另起炉灶的成功系数更高。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做企业也莫过于如此。

上一篇:税费新政叩响中国矿企之门 下一篇:风投豪赌汽车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