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时间:2022-05-25 05:22:49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心肺复苏(CPR)与超长CPR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根据CPR程度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救治的共393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常规组(190例)和超长组(203例),分别给予常规程度CPR和超长程度CPR,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生地点、第一目击者及首次心率),回顾两组的CPR救治情况(到达现场的时间、停搏时间、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成功率)、预后(30 d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及病因情况。结果 超长组的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60.1±26.2)min和(16.3±8.7)mg,均高于常规组的(25.1±8.2)min和(8.4±4.9)mg,超长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9%(20/203),低于常规组的27.4%(52/19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心肺复苏;心搏骤停;预后;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prolonged CPR o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of CPR, 393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4 December were assigned into routine group(n=190) and super-long group(n=203), either receiving conventional CPR and prolonged CPR. The general data, such as sex, age, place of occurrence, the first witness and first heart rate, were collected in both groups. The treatment effect (time arrived at the scene, arrest time, recovery time, the dosage of epinephrine and the success rate), prognosis (survival rates at day 30 and hospital discharge) and eti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and dose of epinephrine in super-long group were (60.1±26.2) min and (16.3± 8.7) mg, higher than (25.1±8.2) min and (8.4±4.9) mg of routine group (P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ac arrest; Prognosis; Etiological analysis

心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也是急诊科救治中的棘手问题[1]。心搏骤停者经心肺复苏(CPR)后成功救治率和院存活率均较低,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2]。目前CPR的关注重点为影响CPR救治及预后的因素,当CPR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时即为超长CPR,通过超长CPR可成功挽救生命[3]。为提高CPR的救治效果,该研究2011年1月―2014年12月分析心搏骤停患者经常规CPR与超长CPR救治的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该院共救治的393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CPR程度分为常规组(190例)和超长组(203例),两组的性别比、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第一目击者及首次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男性12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为(65.5±18.4)岁;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内75例,院外115例;第一目击者:医务人员78例,非医务人员112例;首次心率:无脉电活动63例,心脏停搏108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19例。超长组:男性14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为(65.1±16.5)岁;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内66例,院外137例;第一目击者:医务人员60例,非医务人员143例;首次心率:无脉电活动61例,心脏停搏118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24例。

1.2 方法

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生地点、第一目击者及首次心率),回顾两组的CPR救治情况(到达现场的时间、停搏时间、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成功率)、预后(30 d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及病因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间指标及肾上腺素用量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CPR的救治情况

两组到达现场时间和停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组的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均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预后情况

常规组救治成功的52例患者中出院存活14例、30 d存活12例,而超长组救治成功的20例患者中出院存活3例、30 d存活1例,超长组的出院存活率(1.5% vs. 7.4%, χ2=8.229,P=0.004)和30 d存活率(0.5% vs. 6.3%, χ2=10.287,P=0.001)均低于常规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的病因情况

两组的主要首要病因均为心血管疾病,常规组总体、成功救治及失败救治者中分别有48.42%、57.69%和44.93%的病因为心血管疾病,而超长组总体、成功救治及失败救治者中分别有60.59%、65.00%和60.11%的病因为心血管疾病,除个别病因为,其余均有分布,两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PR是常用的急救手段,尽管在多个方面上取得了较好发展,但总体临床疗效不理想。影响急诊科CPR救治效果的因素较多,研究发现对部分心搏骤停者可通过适当增加CPR时间,达到救治效果[4]。该研究发现超长组的救治成功率较低,成功率为9.9%,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如李海林等[5]的研究显示63例超长CPR的心搏骤停患者中仅9例救治成功。主要原因为接受超长CPR的患者脑组织、心肌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脏器发生不可逆性死亡[6]。雷淑芬等[7]的研究指出78例心搏骤停患者经超长CPR后的成功率为36.4%,高于该研究中的9.9%,考虑可能与其的复苏时间短有关,如其平均复苏时间为45 min,而该研究的平均复苏时间为60.1 min。尽管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但长时间的心脏按压仍不能恢复心电机械活动,故随着按压时间的推移,CPR救治成功率降低[8]。故在进行超长CPR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CPR措施,同时在救治过程中配合人工心肺机或心肺复苏机可提高CPR的救治效果[9]。

该研究随访成功救治CRP患者的预后情况,发现超长组的出院存活率和30 d存活率分别为1.5%和0.5%,均低于常规组,提示尽管通过超长CPR救治成功的患者由于心脑等脏器受缺血缺氧影响的较大,此外某些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基础性心脏病变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0]。对于心博骤停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无论常规组还是超长组,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与创伤性心博骤停者相比,非创伤性的预后一般较差,但该研究中不同病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较少有关。研究指出心博骤停地点及第一目击均可影响CRP的效果[11],但该研究中两组的心博骤停地点及第一目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在超长CPR期间,需注意复苏过程中用药间隔不易过长,为提高药物浓度,应通过中心静脉通路给药,在反复除颤无效时应及时加用胺碘酮,密切关注心搏骤停的病因,减少影响CPR效果的因素。

综上所述,超长CPR的复苏时间长、肾上腺素用量多,但救治成功率较低且预后较差,可能与病情较严重有关,故应加强体检及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日常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 林庆明, 赵觯等.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6): 616-621.

[2] 薛继可, 冷巧云, 高玉芝, 等.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1): 28-34.

[3] 程友林, 冯恩民,张爱云,等.超长复苏95分钟抢救心搏骤停成功1例[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6): 124.

[4] 叶爱华.Logistic回归分析在心肺复苏预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4):77-78.

[5] 李海林,吕丹扬,许秀娟,等.超长心肺复苏63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4,26(8):607-608.

[6] 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12):80-81.

[7] 雷淑芬,洪溪屏,魏以新,等.超长心肺复苏78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20-21.

[8] 董燕妮, 侯水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处方药,2014,13(10):129-130.

[9] 鲁玉芬.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2(2):82-83.

[10] 邢帮荣,钟新华,叶志强,等.超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分析--附1例报道[J].中国急救医学,2014,14(1):108-110.

[11] 洪充,吴小良,彭晓东,等.联合应用药物加超长时程心肺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1):38-40.

(收稿日期:2015-03-19)

上一篇: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800例老年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防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