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时间:2022-05-25 02:23:54

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摘 要:文章以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寻求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转变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估算;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HeShui town YangChun cit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land use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HeShui town YangChun city, we try to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d realize the intensive land use, at the same time, we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transition of the present land use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tensive land use;potential assess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F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剧增,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由于农村居民点形成的自发性和农村土地规划的滞后性,导致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用地意识淡薄,超标准、不合理、“一户多宅”等粗放用地问题情况严重。农村居民点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土地市场的混乱无序和耕地非农化趋势,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而且使农村土地的基础价值得不到体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动态平衡目标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找出农村土地利用的潜力所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将是解决当前我国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重要途径。

1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研究区概况

本文从阳春市合水镇辖区内的18个行政村中选取10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是新南村、平南村、军塘村、军迳村、河山村、茶河村、高河村、平西村、平中村、竹园村。十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8822人,辖区总面积8445.2900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573.0901 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6.79%。

1.2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2010年现状数据作基础。

表1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区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功能和结构单一,各村均是空闲地占主体。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活动绿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0.84%。虽然部分村存在工业用地,但都是村镇依托自然资源建立的集体企业,主要为木材厂、家具厂和五金厂,这些工业用地都与居住用地分隔,自成一片,周边有很多闲置地,浪费情况严重。

1.3存在的问题

(1)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统筹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加快,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已是一些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写照。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基本上处于自然形成、自我发展的无序状态,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山区和丘陵地区存在大量点状农村居民点,给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没有统筹规划,基层村委会缺乏规划管理,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点仍处无序发展状态。

(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阳春市合水镇大部分行政村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比较分散,特别是远离城镇的农村腹地,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星,这就造成在同一行政村的组与组间、户与户间的间距大,给水、排污、电力、电讯、绿化缺乏协调布置,配套与共享性差,道路、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线长,损耗大,成本高。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服务设施落后,有的至今尚未起步,不能适应收入不断增长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出现了“马路经济”,公路建设到哪,房子建到哪,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占用了大量土地。另外,村民住房建设标准不一,一户一样,没有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住房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致使新建住房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美观和质量要求。此外村内道路不成网, 房前屋后空间大,浪费土地严重。

(3)农村居民点闲置地较多、用地浪费

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闲置用地占建设用地主体,这些土地平整后完全可以作为宅基地或农用地使用。但农民建房往往避开废弃地、闲置地,而选择无需平整、投资少的耕地建房,造成农村耕地减少,闲置用地越来越多。

(4)公共服务实施配套不齐全,缺乏系统的绿地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对社会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住宅面积和设备,还要求有更多的公共设施、更优美的公共活动场地。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占建设用地比例仅为0.84%,没有供村民游览、欣赏、休憩、活动的公园绿地广场。

2阳春市合水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估算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可以分为用途转换而形成的潜力和用途不转换而形成的潜力两种,考虑到用途转换潜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此,文章所进行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是基于现实土地用途不转换而进行的潜力估算,不包括用途转换而形成的潜力测算。本文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

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农村居民点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注:规划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增减数值。

农村居民点土地可集约利用潜力面积即为当前建设用地面积与按国家标准规划建设用地之间的差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Q=R*(A-140)

式中:Q——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面积。

A——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R——农村居民点总人口。

按照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公式,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0平方米为规划标准,可得出各行政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面积。

十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估算表

注:(1)规划所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按照2010年各村现状人口以人均140平方米建设用地作标准得出的各村所需建设用地面积。

(2)已利用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除去空闲地之后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建设用地面积。

(3)闲置地面积一部分用来补充规划所需建设用地与现状的差值,一部分为集约利用潜力面积,可作为农村预留发展用地或转化为农用地。

(4)违法用地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的土地,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要求予以处理。

3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3.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

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应该在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改变独栋房屋加封闭大院的传统模式,提倡修建公共绿地和健身、娱乐场所,修建连栋平房或楼房,扩大公共空间,缩小院落面积,建设房屋紧凑,环境优美,农户之间更加开放、更多交流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土地得到更集约的使用。

3.3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含着经济、社会、资源、空间等多种配置变化的复合过程,应按照安全、方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类、分步、分期地进行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模式:

(1)融入型:是指由于城镇的扩张发展,在地域上与其周围的村庄之间界限逐渐模糊,最终连成一体。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有较强的农村城镇化趋势,居民点整理宜采用农村城镇化型整理,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纳人城镇规划体系,积极提倡建公寓式楼房,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化经营农业,引导统建联建,由此可以降低人均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率。

(2)归并型:即将几个相邻近的农村居民点在其自发改造过程中,利用宅基地的审批管理等手段引导其归并至其中某个居民点,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利于公建和市政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农村居民点。一般来说,归并之后的居民点用地规模小于原有几个居民点用地之和,腾出的原居民点用地可大部分通过复垦改造转为农业用地。

(3)填实型:即对于村内空闲地多的,应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按村庄规划要求,统一调整,减少闲散地、拆除无人房屋,对需要安排宅基地的新户在村内进行统筹安排,逐步形成新村,实现缩减占地面积的目的。

(4)小区型:即对经济比较发达且建房户较多的村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的原则,建造农村住宅楼,使居住模式逐步由宅院式向多层公寓式发展,减少居民点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

3.4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各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使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3.5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土地管理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用地的人或单位要从严从重严肃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也应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政府应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给排水和公共卫生条件,加快提高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

[2]《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

[3]王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2):47-51.

[4]何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唐旭,刘耀林,赵翔,等.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64-69.

上一篇:基于智能化的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析 下一篇:船舶修造焊接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