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层级管理的APN护理排班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病房运用效果

时间:2022-05-25 12:41:07

探讨层级管理的APN护理排班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病房运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的APN护理排班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病房运用效果。方法 应用层级管理,在原有护理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每个病区分两个小组,每组5-6名护士,实行APN排班,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 实行APN排班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保证护理质量,改革排班模式后各项护理质量均有提高,(P<0.05);护理投诉、缺陷明显下降,(P<0.05)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由实施前的89%提高到95%.APN排班也得到了护士认可。结论 运用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班次数,降低了交班对患者夜间睡眠的影响;同时新老护士搭配,加强了中午和晚班的薄弱环节,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排班模式。

【关键词】 连续排班;层级管理;中西医肝病科;效果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现有的护理排班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护理的发展,APN弹性排班是“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搭配,以人性化”为基础,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对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管理,将不同层次,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合理进行排班,实行8小时上班制,3个班次负责24小时。基本保证每班都有两个以上护士值班,一方面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更有效均衡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体现层级管理,使高龄护士对低龄护士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得到更周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也是卫生部护理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我院护理部在转变观念,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0月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试点病房开展了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实行科学管理,收到显著效果,现将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床位数46张,床位与护理人员比1:0.4,护理人员18名,大专以上学历占80%,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0名,助理护士2名。

1.2 方法

1.2.1 APN弹性排班方法 A班:7:30-14:30,P班:14:30-21:30,N班21;30-次晨8:00,交班时间为8:00、14:30、21:30,实行床边交接班。与原来比较,减少了交班次数,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病人,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进一步增强护士的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2.2 实施能力对应分层管理 护士长根据护士资质、核心能力将病区护士分为4个层级:高年资护士(5年以上)、初级护士(3年以上)、低年资护士(1年以下)、助理护士(未注册、技术能力低的护理专业人员)。

高年资责任护士主管危重、疑难的一级护理患者,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处理护理技术问题。能指导下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落实整体护理。及时检查修改下级护士的护理记录。

初级责任护士主管部分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患者。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低年资护士主管三级护理患者,并辅助高级、初级护士。层级护士均独立管理患者,完成各自分管患者的全部护理和治疗工作。助理护士在高级、初级护士的指导下协助完成生活护理及物质的补充工作。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落实细节管理、环节质控、和终末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核心作用。

1.2.3 评价指标 ①护士长每日做好五查,每次查房工作有重点,查房内容及时反馈,落实本人。②运用护理质量检查表格,由质控小组成员每月对病区管理、护理质量、护理病历书写、消毒隔离进行检查和评分比较。③自行设计“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表”,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260例为对照组(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实行弹性排班分层次管理后,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中西医结合病房26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再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调查包括主动服务、病区管理、关爱患者、健康教育4个方面10项内容评价比较,发放260份,收回260份,回收有效率10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经济条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具有可比性。④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如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护理缺陷进行比较。⑤护士对APN排班的认可程度问卷30份,收回30份,问卷回收率100%,内容主要涉及对专业价值取向、工作压力减轻、搭建成长平台、质量安全得到保证、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定量资料用χ±s,描述,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APN层级管理后患者对护理综合满意度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实施APN层级管理模式使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实施APN层级管理后病区质量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设定护士对APN排班认可度,与未实施APN排班法之前传统排班方法比较,进行APN排班实施效果的评价,APN排班的各项认可度均超过传统排班模式,见表4。

3 讨论

护士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病人满意,提升治疗效果。护理的工作模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传统的排班方式虽然保障了责任护士在8h内熟悉所分管患者的病情,但也存在五班交接,交班次数多,护理工作不连续,中午、夜间等特殊时间段内人力少,年轻护士独立当班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通过APN护理的连续排班,减少了班次,并使中午及夜间等特殊时间段人力比例更加科学,减轻了新护士工作压力,避免了因特殊时段护士少而导致难以应对突发事情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新老搭配,加强了高年资护士责任心,充分发挥其经验、能力优势。搭建了年轻护士的成长平台,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新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表扬护士的现象也明显增加。在患者剧增的情况下,抱怨和投诉反而减少了。所以实施APN连续排班是从单一执行医嘱向满足患者多元服务需求发展,是一种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排班模式。通过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可以利用专业上、服务上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无缝隙性,人性化工作模式,做到了护理工作量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均衡化、科学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APN排班体现了护理管理的层级性和排班的连续性两大特点。将不同职称的护士配置到各班共同值班,明确各级护士职责,实行护理小组责任制,强化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责任和技术的环节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金娜,朱云霞,周晓荣,等.国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7):657-658.

[2] 李平,田晓雨,王仙园,等.以工作量为基础配备护理人力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1):78-7.

[3] 张莉,彭刚艺,刘雪琴,等.连续排班模式有助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9.

[4] 张萍.ICU护理人员排班与人力资源利用[J].护理杂志,2004,21(11):78.

[5] 张春花,伍宏连.急诊科实施APN连续排班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38-139.

[6] 廖容,王琼.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5859.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母婴同室管理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 下一篇:咳嗽之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