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5-25 11:10:21

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的探索

我区自1997年落实草原“双权一制”以来,牧区绝大多数嘎查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模式,以牧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极大地带动了牧民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快速提高了牧区畜牧业生产能力。但是,因我区大部分牧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牲畜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牧户的扩大再生产和小范围长期放牧易导致草场退化。白音布日德嘎查根据草场实际,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施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双层经营模式,使嘎查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牧民生活改善有机统一在一起,使“三生”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嘎查概况

白音布日德嘎查地处海拉尔河南岸、呼伦贝尔沙地北部边缘,位于陈巴尔虎旗东南部,南邻鄂温克旗,东与海拉尔连接,滨洲铁路线贯通。嘎查土地面积584平方公里,草场面积506.7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86户,总人口263人,劳动力172人。除了有一户汉族人家,其余全部为巴尔虎蒙古人。嘎查有1000多头牛、300多匹马,26000只羊。嘎查辖区交通、通讯、电力条件便利,是全市首批安装牧业输电工程的嘎查之一。海拉尔河将嘎查和海拉尔市相隔两岸,形成了天然屏障。

二、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

(一)统分结合,划分草牧场

把嘎查草牧场以利用方式划分为打草场、接羔点、夏营地和冬营地,对打草场、冬营地进行划分,接羔点、夏营地,嘎查根据牧草长势,确定时间,统一进行季节性划区轮牧。对将沙坨子北部打草场,以旗草原站的划分为标准,划分到各牧户。打草场位于沙坨子北部,嘎查根据旗草原站的划分标准,划分到各牧户。冬营地的划分采取了以下分配方式:首先是必分部分,这是每户牧民都必须得到的,每户可以分得总长度为3500米,宽度为50米的草场;其次是畜量划分法,同样以3500米为总长度,以小畜0.5米/只,大畜3米/头的标准进行加分草场;第三是对生活困难的贫困牧户,视贫困程度不同,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分100-150米的草场。另外,在两个定居点附近留有1.2万亩草场,由大家共同使用。

嘎查在划分草牧场时,综合考虑嘎查草牧场草质、水源等基本情况,逐水划分草牧场,尽可能地使每户牧民草牧场境内都有水源,减少了牧民的投入,保证了每个牧户牲畜的正常饮水。

(二)以统为主,建设牧民定居点

为了改善嘎查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嘎查统一组织规划,选择条件优越的葫芦丝泰和达布哈热2个浩特,集中建设嘎查定居点,以统一标准修建了固定砖瓦结构的住宅和永久性棚圈,避免了牧户到处乱建,减少了土建工程对草场的破坏。在定居点嘎查集体投入10万余元,新建180平方米的嘎查活动室,为牧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村村通路”项目,实现了定居点通电,修通白音布日德至海拉尔的砂石路,为嘎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组织,开展牧业生产及生态保护

对涉及嘎查集体及牧户生存相关的各类问题特别是生产组织上,采取通过牧民大会,全体牧民表决的方式,统一安排嘎查放牧、打草等牧业生产活动,规定期限内嘎查牧民又组织地集体统一利用夏营地、冬营地草牧场和打草场。对接羔点、夏营地和冬营地根据植被长势,确定时间,进行季节性地划区轮牧。对打草场根据草的长势,2-3年更换一次打草地点,在打草场、冬营地轮流打草,使草原植被得到了休养生息。同时,嘎查组织35户牧民自筹资金围封沙地2.7万亩,争取项目资金围封沙地0.7万亩,嘎查内沙地得到有效控制。

三、几点启示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白音布日德嘎查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稳定增收以及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区其他牧区嘎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

我区牧区大部分地区单个牧户草场面积几百亩至几千亩不等,不宜开展大规模的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从而牲畜长期践踏使不少牧户草牧场严重退化甚至沙化。白音布日德嘎查通过统分结合的草牧场管理利用方式,开展季节性划区轮牧等宜于草牧场休养生息的生产活动,使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1992年,白音布日德嘎查沙化面积近5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5%。2008年沙化面积缩小到为0.8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98%。恢复的草牧场中,专项治理的面积仅占0.34万亩,其余大部分草牧场经过嘎查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逐渐自然恢复。

(二)有利于嘎查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嘎查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嘎查村社区建设和广大农牧民的稳定增收,也有利于提高嘎查村基层组织的带动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2010年,白音布日德嘎查集体畜群由1987年的95头(只)左右发展到800头(只)左右,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是1987年的16倍,为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扶智(到目前为止,嘎查集体经济共出资8万多元,帮助本嘎查22名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保障。

(三)有利于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我区广大牧区因地域偏远、语言障碍或嘎查经济结构的单一,牧民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畜牧业生产,成为影响我区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白音布日德嘎查虽然也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但是面对接近饱和的草牧场,通过嘎查统一组织和牧民的努力,积极调整畜群结构,建设司草地,保障了牧民的持续增收。2010年,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84元,超出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54元。嘎查现有超千头(只)牲畜的牧户15户,砖瓦结构住房的牧户63户,卫星接收器、手机和电机等家用电器已经全部普及。嘎查有砖瓦结构永久性棚圈7314平方米,木土结构棚圈2162平方米。现有小汽车18台,小型拖拉机112台,牧业机72台。嘎查参加牧区医疗保险率达到100%,还有126名牧民参加牧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

总之,在嘎查党支部和嘎查委员会的带领下,白音布日德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草牧场经营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对嘎查草牧场的利用及建设、畜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每个牧民如何均等地利用草牧场、如何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提高畜牧业附加值、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条等方需要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摸索。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篇:房地产转型与城市发展 下一篇:工业遗产旅游在老工业城市中的整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