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时间:2022-05-25 05:02:46

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摘 要】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音乐课堂丰富活跃起来。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教学的目标。

1 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着各个地方,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固定的书本音乐,与其压制、杜绝,不如引导学生去认识哪些是适合他们本身的、哪些存在不健康因素。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2 在音乐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1 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2 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人音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让音乐“动起来”。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编舞、律动、器乐演奏、歌唱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现实生活和音乐课堂联系起来。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成龙的《生死不离》、林俊杰的《爱与希望》、香港群星的《承诺》,笔者在课堂中教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介绍地震带给人们的痛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受教育,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唱学生《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相关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可以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形象了。

5 结论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文化多样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今天的音乐课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将培养兴趣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