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时间:2022-05-25 05:01:24

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摘 要]为解决我国现行法律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及时有效引导“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应当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能够始终奉行“法律至上”理念;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应当具备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合法有效地解决法律问题;应当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够公正合法地处理千差万别的法律纠纷。

[关键词]应用型法律人才 评价标准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40-02

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并指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同时,虽然“应用型人才是法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这个基础性问题却没有解决。虽然有学者曾经探讨过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问题没有及时跟上。

一、具备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法律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高低,对职业人才的素质和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法律职业道德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人才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优秀的法律人才,首先应当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即《意见》中所说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这是因为:(1)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是优秀法律人应当具备的素质。正如我国著名法学家孙晓楼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其《法律教育》中指出的那样:“只有了法律知识,断不能算作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学问之外,再备有高尚的法律道德。”“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2)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人始终奉行“法律至上”,抵御不良侵害的前提和基础。法律人要做到忠于法律,恪尽职守,廉洁自律,进而维护公平正义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因为“维持一种实在法体系,有赖于那些对它的管理和执行负有责任的人,如法官、警察和法律界人士的笃诚。如果它们到了腐败的地步,那么法律的作用就会遭到削弱。人们就无法指望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3)职业道德败坏的法律人,法律知识越高深,对社会和法律的危害越大。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所说:“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格修养尤为重要。”我国法学家孙晓楼也指出:“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

二、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

法律人区别于其他职业者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是优秀法律人的必备素质。这是因为:(1)掌握法律知识是解决法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是法律职业者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法律人职业活动的工具。不具备法律知识的“法律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者,这是因为他不具备法律职业者必备条件和素质。同时,法律专业知识不扎实的法律人,是不称职的法律职业者,因为他缺乏合格法律职业者所应当具有的能力。(2)掌握法学理论是法律人成为优秀法律职业者的必备条件。法律人的知法不同于一般人的知法,不仅要熟悉重要的法律规范,还要熟谙法学理论。众所周知,法律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且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同时法律自身还具有非自足性,这就客观上要求法律职业者不仅“知法”,还应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足够的了解,应懂得法律为什么这样规定,即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对于一名学习法律的人来说,法学理论素质的提高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3)具备对各类社会现象与事实进行法律思维与判断的能力。法律职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诉讼案件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还包括各种非诉讼案件,既需要他们掌握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熟练运用法律,还需要他们能够把法律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技能,从而需要他们在具备丰富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具体法律问题的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具备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

应用型法律人才不仅应当掌握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众所周知,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是千变万化的,而法律规范是相对抽象的,且“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实现法律规范与社会纠纷的有机结合,当然地需要法律职业者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实现活生生的社会事实与相对稳定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勾连。在该实践过程中,法律职业者所具有的这种“勾连”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这种“勾连”能力,实质上就是法律职业技能,即“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与法律职业密切相关的能力、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法律人才不仅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法律职业技能,还应当具备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甚至是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正如美国学者博登海默在《法理学》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一个人要是只懂得法律技术,只知道审判程序和精通实在法的技术规则,那他不会是一个头等的法律工作者。”这是因为,法律纠纷千差万别,且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关系,都呈现出一种复合性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调整这些关系,仅仅依靠高度专门化的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已越来越不够了,”客观上需要纠纷解决主体――法律人,能够懂得多方面和多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合法有效地解决纠纷。例如,承办公司法律事务的法律职业者,需要懂得公司管理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合法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办理国际贸易纠纷案件的法律职业者,需要精通商贸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否则就无法合法有效地办理这些案件;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职业者,需要懂得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否则,无法认定侵权责任及确定侵权赔偿的标准;处理和解决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职业者应当懂得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及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否则就无法合法有效办理这类案件,等等。

五、结语

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既是衡量法律人才的标准,又是检验法律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既是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法学教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法律实务工作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教育教学单位,还是法律实务部门,都应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将这些标准运用到法律人才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之中,实现法律人才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由于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存在一般标准和个别标准之分,因此,法律实务部门或法学教学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可以制订个别标准。正如《意见》在规定法律人才培养一般标准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参与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和实务部门需求,研究制订本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因此,各个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需要,可以制订个别标准。

【注释】为表述方便,本文将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文件)简称为《意见》。

[ 参 考 文 献 ]

[2] 赵秉志.应用性是法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N].人民法院报,2011-01-28.

[4] 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

[5] 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13.

[6] A.J.M.米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35.

[7] 史尚宽.宪法论丛[M].台湾:荣泰印书馆,1973:336.

[8] 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64.

[9] 曾宪义、张文显.法学本科教育属于素质教育[J].法学家.2003,(6).

[10] 房文翠.法律职业技能及培养途径[J].现代法学,2003,(1).

上一篇: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 下一篇: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