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工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关联综述

时间:2022-05-25 04:31:58

市区工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关联综述

作者:王兆林 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壮大财源总量产业兴,财源才能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南宁产业发展的“坐标定位”,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促使优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形成既有南宁特色又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格局,壮大工业财源总量。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未来 5~10 年,南宁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铝加工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为南宁发展以铝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深加工提供资源保障,而南宁市铝加工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优势。对于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南宁市目前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特别是东盟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汽车、通用机械及重大装备制造等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南宁市被批准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战略机遇,强化南宁与周边如柳州、桂林、玉林等具有相当强的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基础的城市技术交流与合作。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南宁市优势的传统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专业化分工等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下足功夫,做足文章,促进产业发展从低附加值区段向高附加值区段转移。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南宁市高校密集,科研院所集中,人才信息资源丰富,高新科技型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利用南宁市正在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实施“两化融合”试点工程,加快发展“数字南宁”的优势;利用南宁获批准为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享受有关政策的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壮大工业企业,培植财税来源南宁市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实施做强企业战略,重点培育一批能担当“领头羊”的强优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坚持“抓大做强”和“放小扶小”同时并举,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财税贡献率大、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一是培育强优企业。以“工业项目建设工程”为抓手,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大项目快速扩张,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担当辐射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责任。集中优势资源促进大项目建设,实行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创新大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大规模资金,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引导资金,确保重大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激励,调动全市各方尤其是企业开发和建设优质重大工业项目的积极性。到 2015 年,形成产值超 100 亿元企业 2 家,培育支柱型税源大户。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围绕铝加工、加工制造业、制药与生物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主动接受大企业的技术、产品辐射,为大企业主导产品生产标准化配套零部件。建立推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工作机制、政策驱动机制,对为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增量部分给予奖励,通过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等举措,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工业,拉长产业链,催生产业集群。建立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互动信息平台,提高配套跨进协作效率。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未来财源建设的方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购买知识产权或共建股份制企业,持股或控股科研机构,提升联合层次、提高联合紧密度。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南宁市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完善南宁生物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南宁市优势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大力支持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承担的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及攻关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对产业链节点关键技术、工艺、工装实施联合攻关,提升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到 2015 年,力争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300 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加值增长25%以上,促进财源建设逐步向创新发展转变,向高端研发经济转变。

发展总部经济,抓好新兴后续财源总部经济可以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优化税收结构。企业总部创造的税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二是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重点发展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电子信息、金融、文化等产业和领域的总部经济,着重吸引一批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地区总部或职能性总部入驻,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总部基地,特别是加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各城市之间进行产业合理的分工布局,争取将布置在沿海三市的重大项目的地区总部、职能总部落户南宁。大力吸引广西区内大中型企业将总部迁移到南宁市,而生产基地留在原地或在南宁市周边的土地和劳动力等常规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小城市及县城,形成“总部—生产基地”异地分布,培育扶持一批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四)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增强财源后劲加快园区、城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承接产业转移、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拉动就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强财源后劲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快发展园区工业经济。制订南宁市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突出资源整合利用、区域产业特色和错位发展战略,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科学有序、统筹协调全市园区发展。近年内,南宁市应集中财力物力着重扶持好 5~8 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将其发展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工业地域空间,带动南宁市工业快速发展,使园区成为南宁市财税收入增长最快的主战场。二是加快发展城区工业经济。实施产业兴镇,规划建设一批工业集中区,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科学选择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完善对城区的考评体系,更加注重对发展工业的考核,促进城区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发展工业。理顺市与城区的财税体制等关系,允许城区按一定比例分享在其范围内的市属企业增量税收,调动城区服务市属企业发展、市属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城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城区工业集中区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市统贷,县区用,县区还”模式,加快城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发区与城区合作共建特色园区的开发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利用开发区的优势加快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三是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南宁市六县依托重点镇,以县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结合各自优势,各有侧重,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县域工业。

发展开放型工业经济,拓宽工业财源工业财源建设要坚持激活内力与广借外力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大区域合作,纵深推进“东接西联、中通南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不断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实施工业“走出去”战略,提高经济辐射功能,扩大出口创汇,多渠道拓展财源。一是提高工业招商引资水平。在招商引资的导向上,要把引资、引企与培植后续税源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南宁市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和培植成熟型、总部型和科技型企业,改善引进企业和项目的税收结构,不断扩大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在招商引资的领域上,在“点”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优势资源,盯紧铝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有投资意向的500 强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采取点对点、小分队招商,积极沟通寻求合作,提高项目成功率;在“面”上选准目标,依托南宁市的区位、资源优势,根据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定位,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实施工业企业“走出去”战略。首先,发挥重点出口企业的支柱作用,利用南宁保税物流园区,进一步推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继续发挥一般贸易出口优势的基础上,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主,建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外资骨干企业基地,提高南宁市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加工贸易比重,推进外向型财源建设。积极依靠优势产业带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鼓励企业在外省、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原料开发基地、国际营销网络和技术开发中心。其次,把省外、境外加工贸易作为“走出去”的战略重点,科学规划,深度开拓。依托优势产业和企业,重点推动冶金、烟草、机电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发展省外、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市内技术、设备和产品出口,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最后,鼓励骨干企业以“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在省外、境外组建事业拓展基地,为南宁工业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铺路搭桥,为壮大财源提供强有力的后续保证。

上一篇:纺织机械的新时展 下一篇:能源计量在工业发展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