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2-05-25 01:41:16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009-01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课从音乐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作了改革。课题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突出从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那么如何适应形势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以下是本人几点浅显的认识和体会:

一、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完成教学思想的转变,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能力及利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如:为提高专业水平练好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口语表达能力等基本功。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互相听课、评课。从课堂用语到教学过程设计,从内容讲解到练习题的设计,从情景设置到师生情感交流,从重点突破到学生主体发挥等,一点一滴地做起,提高自身质量。

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由于兴趣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

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手段,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奇刺激物。兴趣状态占优势,他们厌烦单调枯燥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因此教学方法要变化多样,越生动越新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实践中,用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导入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说,比如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样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的,谁能描述一下,然后接着说:“老师唱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嘀哩、嘀哩》同学们喜不喜欢?(老师范唱)。接着又说“今天我们学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春天来了》…”这样学生对教学情景过程很感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歌曲内容学习的兴趣,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

三、正确评价学生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以教育学生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下,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教学评价方法。不管是优秀生还是被老师定性认为的“后进生”都是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更多温暖的阳光,老师要用心体会每个孩子的心境,把爱心无私奉献给他们,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的教学引导和激励性的评价,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倾听、交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少一些过早的评价和否定,这样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朝着各方向打开,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教学可采用即时评价和缓延评价,如:“你说的真好,你真行,”对回答不好的学生说:“别紧张,慢慢说,你下次还有机会。”同时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评语要不同。如:对活泼开朗的学生,必须鼓励和诱导,对内向的学生则先鼓励刺激,后适时点评或给予肯定,对胆小的学生正面鼓励,通过课堂评价,使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热爱学习,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课堂气氛焕然发出生机活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还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在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领悟老师设计的问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采用自主、合格、探究的方式,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大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因差异富有生命力。

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展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探索、培养发展思维,从而挖掘潜在的创造力。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老师可以放录音或电影像激发学生情感,进而启发或思维、想象、创造力和创新力,最后师生总结:《让我们荡起双浆》是20世纪50年中期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曲,曲调悠扬起伏,富有动力的起节奏贯穿全曲,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选方式方法学习,自选小组及表演类型创编情景,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素质与个性不断发展,培养鼓励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

五、应用多种手段,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其鲜明的艺术形象,以热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人的思想,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共鸣,体验美的感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满足和愉快健康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创造欲望。如:利用不同歌曲的不同主题,表现的思想美,如《愉快的梦》,它的表现意境充满神话般诗意,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可用画画表达歌曲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导。有助于扩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的活动来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社会生活中的音乐,如果运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太合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对音乐和活动本身做出适当的评价。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和音乐融合综合教学方式。如果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等。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为一名新时代教师,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跨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要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上一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分析 下一篇:浅谈“游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