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直觉与知识论证

时间:2022-05-25 01:33:05

知识直觉与知识论证

【摘 要】知识论证以知识直觉为基础,又是对知识直觉的强化和精致化。知识论证中以非演绎命题呈现出的知识直觉问题,是知识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难问题。

【关键词】知识直觉;知识论证

心灵哲学家Frank Jackson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玛丽的例子引起我们强烈的直觉共鸣:无论怎样多和无论怎么组合在一起,物理知识对解释主观感觉性质是不充分的,不能说明 “疼痛的伤害性、头痛的疼痛性、嫉妒的感觉,或者说尝柠檬汁、闻玫瑰花、听噪音或看天空时的所有独特特征的经验”。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论证来反驳物理主义,然而这种直觉不是Jackson所提出的知识论证本身,而是知识论证建立的基础,Daniel Stolijar和Yujin Nagasawa将之称为“知识直觉”。本文即是对知识直觉与知识论证之间的关系作简要的分析。

一、Jackson的玛丽

Jackson的知识论证围绕玛丽而展开:玛丽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假设她通过黑白书本、黑白电视等学习关于世界的知识,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科学家,知道了所有关于世界的物理知识。那么,当玛丽从黑白房间出来时会发生什么,她学到了新的东西没有?Jackson认为玛丽一走出房间看见诸如红色的西红柿就会知道“看见红色是什么样感觉”的新知识,由此证明感觉方面的知识是不能还原为物理知识的,由此物理主义就是错误的。

从玛丽故事中,我们很明晰地看到两条独立的论断。一是,在玛丽被释放之前,她知道所有的物理知识。二是,在玛丽被释放之后,她学到了一些东西,称为学习论断。接受这两个论断就只有接受知识直觉——物理知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很明显,如果S在时间t学到p,也就是说有一个之前的时间t1 ,S在时间t1并不知道p。如果你同意在那个黑白房间中玛丽知道了所有的物理事实,出来之后她学到了一些东西,你就自然地会倾向于接受当她在房间里面时并不是什么都知道。Jackson的知识论证所呈现的知识直觉的魅力首先就来自于这两条独立的论断:完全物理知识的论断和学到东西的学习论断。

二、最简单版本的知识论证和Jackson的知识论证

当然,如果知识直觉是指物理知识不能解释现象性的知识,那么,类似论断哲学家们早有提及,它并不是Jackson的知识论证中所独有的。罗素在其《哲学问题》中就提到:“人们有时说‘光是一种波动的形式’,但是这是误解;因为我们所直接看见的光,我们凭借感官所直接知道的光,并不是一种波动的形式,而是一种迥然不同的东西,——种我们大家只要不瞎就都会知道的东西,尽管我们并不能把我们对于光的知识的描述给一个瞎子。波动就恰恰相反了,我们可以很好地把它描述给一个瞎子,因为瞎子能够凭触觉获得关于空间的知识;而且做过海上旅行后,他就几乎能够像文明一样地体验到波动。但是一个瞎子所了解的这种波动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光。我们所指的光,一个瞎子永远不能了解,我们也永远无法描述给他。”罗素在这里就是认为对光的物理知识可以介绍给一个盲人,但是他还是不能了解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光的现象性的特征。C.D.Broad的在《心灵及其在自然中的位置》中的“机械主义与其选择” 的一节中提出“一个知道所有化合物的物理真理的全能存在物”,它知道所有物理知识,但不是全部的知识——它会精确地知道氨的微观结构是什么样的,但是可能会完全不能说出当有这种结构的物质进入人的鼻子的时候闻起来是像氨气那样。它对这种物质所能做出的预言顶多就是在粘膜和嗅觉神经中发生的一定的变化,但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变化是平常的气味还是氨气所有的特殊的气味,除非有人告诉它是这样或它自己曾经闻到过这种气味。

以上的例子是对知识直觉的不同形式的表达,也可以像Jackson那样用来论证物理知识的不完备性,从而反驳物理主义。Daniel Stolijar和Yujin Nagasaw指出,可以假设那些前提由知识直觉组成,而其结论可以达到反驳物理主义的论证就是一种知识论证。这样,罗素以及Broad等的论述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论证。为了与Jackson的知识论证相区别,Stolijar等人将这种简单的知识论证称为“最简单版本”的知识论证。

最简单版本的知识论证只是对知识直觉的内容进行了简单地阐述,并辅之以一定形象的例子。Jackson的知识论证也是通过形象的思想实验来彰显知识直觉,但是他更多地是从逻辑的角度,用精致的论证结构将物理知识不足以解释现象知识的直觉突显出来,因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对知识直觉的描述。Jackson的知识论证对知识直觉的阐述主要是呈现给我们一个模态真理,即关于什么是可能的真理。它所说是一个人有可能在不知道闻玫瑰是什么样的情况下知道所有的关于闻玫瑰的物理知识。问题不是事实上一个人确实知道了所有,可能没有人事实上知道关于闻玫瑰的所有物理知识。问题也不是在不知道现象知识的情况下知道所有物理事实在心理学上是否可能。这种直觉更多的是逻辑意义上的:物理知识从逻辑上先天推不出现象知识。Jackson的知识论证的优越之处集中体现在其论证结构的清晰性。此外,在一些思想实验的设计细节上,Jackson的玛丽例子也很有辩护力。知识论证非常简单,就只局限于玛丽自身,没有像蝙蝠论证或火星人等论证牵涉到从人本身到其他的生物;玛丽自身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不是像Jackson之前所设计的Fred的例子那样拥有特殊的技能;玛丽自身自始自终也没有什么变化,不像Howard Robinson通过聋子科学家的例子比较科学家在聋时和突然不聋之后的经验。

三、知识直觉与知识论证的难问题

知识直觉是知识论证的基础,Jackson的玛丽例子将知识直觉发展为精致的论证。Jackson的知识论证以知识直觉为基础,又是对知识直觉的强化。它由两个大的论断组成,即非演绎命题和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命题组成。前者又由两个前提组成,即完全知识命题(玛丽走出房间之前知道所有的关于世界的物理知识)和学习命题(玛丽走出房间之后学到了关于感受性的现象知识)。由这两个前提Jackson得出非演绎性命题,即物理知识不能先天地推出现象知识,进而得出结论:存在非物理的事实。

(1)完全知识论断:在离开房间之前,玛丽知道所有的物理知识。

(2)学习论断:在离开房间之后,玛丽学到了某些东西。

因此,(3)非演绎命题:如果完全知识论断和学习论断是对的,那么玛丽在离开房间之后学到的就不可能由完全知识论断先天地演绎出。

因此,(4)存在非物理的事实,物理主义是不完备的。

知识直觉即通过以上非演绎命题体现出来。考察知识直觉或非演绎命题,一方面能解释玛丽例子所引起的直觉共鸣;另一方面能很清晰地分析知识论证本身,指出Jackson的知识论证错在哪里,因为Jackson自己正是在知识直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论证;更重要地是,考察知识直觉,对Jackson所提出的非演绎命题进行分析,是关系到一种策略最终能否成功捍卫物理主义的关键,不直面知识直觉问题就很容易陷入上述提及的尴尬境地,达不到辩护物理主义的目的。此外,与知识论证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知识论证能否做出本体论上的断言,即能否从认识论的研究推出本体论的结论。此问题也取决于非演绎命题或知识直觉的分析,通过研究物理知识和现象知识之间的关系进展到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不错的研究策略。可以肯定,知识直觉问题在这些工作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可以说,知识论证中以非演绎命题所呈现出的知识直觉问题是知识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知识论证的难问题。Chalmers说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意识的难问题,同样,我们也应该勇敢地面对知识论证的难问题,这个难问题就是知识论证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Frank Jackson.1982.Epiphenomenal Qualia. Philosophical Quarterly,32,127.

[2] Daniel Stolijar,Yujin Nagasaw.2004.Introduction .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ary:Essays on Phenomenal Consciousness and Frank Jackson’s Knowledge Argument. MIT press.

[3] 罗素.哲学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20025);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670266)。

作者简介:刘玲(1983.01- ),湖北荆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高速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