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4 06:37:49

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研究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生活压力巨大等问题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渴望奔向纯朴自然的乡间田园,放松心情、体验乡村田园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农业提供资源,旅游提供服务,在产业联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联动模式。从产业联动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以促进我国农业和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地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6003

1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普遍意识到产业联动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产业联动能够破除企业关系、产业关系和区域关系间关联互动的障碍,从而获得1+1>2的协同效应。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对于实现两者结构的优化和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产业联动的内涵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是一些具有相同特征,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组织和活动所组成的集合或系统,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总称[1] 。“产业联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对“产业联动”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和界定的很少,大多数文献对其理解和运用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对“产业联动”概念的界定以及联动模式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仍然匮乏而且没有形成一致。

吕涛、聂锐(2007)对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具有“联系” 和“互动”之意。所以,产业联动可以定义为: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2] 。因而本文认为“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用系统论的思想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资源整合、形象策划、产业渗透、产品优化、营销扩散的一种产业协作活动。

3旅游业与农业产业联动的关系

3.1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的基础是产业关联

将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相互关联产业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一方面,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并不完全在意能够得到什么产品,而更在意是否能得到可以使他们留下难忘、美好回忆的体验、经历,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代价[3]。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恰恰能够满足游客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这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康体养生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受到城市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的普遍关注。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质、新鲜健康的食物传递给了城市居民,恰好满足了城市居民康体养生的需求。农业的相关资源也由此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这种消费需求倾向将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

3.2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是一种互利行为

旅游业与农业的产业联动是建立在双方互利互赢的基础上,并且通过能量流、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将两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全面促进旅游区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行为表现为:①良好的农业资源成为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及其塑造的农业景观成为乡村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②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③农业为旅游业提供活动内容与场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乡村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④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景观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村容村貌的改善,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互利行为,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联动模式。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不仅拓宽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也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种新思路。本文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模式从农业结构和功能等多个角度和方位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多种产业联动模式,并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类。

4.1农业观光模式

农业观光模式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观赏、购物和游玩。

4.1.1传统农业观光型

传统农业观光旅游主要是将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卖点,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传统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来塑造特色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做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如以色列北部一个地处沙漠的村庄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果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游客可以在品尝沙果的同时做沙疗,每年吸引超过20万人的游客来此地观光旅游。传统观光农业游也是受法国人喜爱的一种观光旅游方式,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到偏远村庄观光旅游,参观农庄和牧场、观看牧民挤奶、制作奶酪和酿酒的过程,游客还可以品尝这些美味。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姜永辉,等: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研究自然与旅游

4.1.2生态农业观光型

生态农业观光游是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农业观光旅游类型。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游的地区一般具有完美的山水田园骨架,原始的自然植被,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旅游资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唯一性和垄断性。例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云南的元阳梯田,广西的高山梯田,其自然景观依然保持几百年前的风貌,气势宏伟、独具匠心,从而成为国内外生态农业观光游的热点地区。

4.1.3主题农业园型

主题农业园是由主题公园模式延变而来的,主要以观光农业为特色,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生事物。主题农业园作为农业观光旅游类型之一,以展示农业景观为主,与生态农业旅游区相比,一般不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通过人造景观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把农林牧渔、东西南北中的特色农业,以一个个主题园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而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如苏州昆山丹桂苑主题农业公园[4]。

4.1.4新农村展示型

新农村展示型是指以新农村示范工程、市级推进村、市级生态村、文明生态村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展示的重点,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吸引游客观光旅游[5]。如江苏的华西村和蒋巷村;河南的,浙江的腾头村等。

4.2休闲度假模式

休闲度假模式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参与性旅游活动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陶冶身心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旅游类型。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参与性和知识性,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4.2.1务农参与型

务农参与型是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休闲度假旅游类型,这是一种以参与各种农事活动为主的休闲旅游形式,旅游项目主要是以各种农事活动为主。比较有代表性如美国西部的务农旅游,旅游者在享受自己空闲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给农场放牧,拿到牛仔一样的工资,已资助旅游费用;日本春秋农场游,即春播和秋收时节组织旅游者和农民一起起早贪黑,到田间活动,体验农村生活;另外各种农业DIY活动中心在当前也比较流行[6]。

4.2.2传统农家乐型

传统农家乐型是以乡村居民和农民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乡间田园风光和纯朴的农家生活为卖点开展旅游活动的休闲度假旅游类型之一。在传统农家乐旅游中,农民利用自家庭院、果园、鱼塘等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让游客体验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农家物的乡村田园生活。使游客达到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目的。如四川成都市的“农家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4.2.3农场庄园型

农场庄园型是以农场庄园作为旅游活动载体的一种休闲度假旅游类型。农场庄园可分为市民农园、产业农园和租赁农园等多种农园形式,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托,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农业”的形式,农民将土地租借个城市居民,由市民亲自耕种,农民负责提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技术指导,并可协助市民进行管理,最终产品由市民自由支配。满足游客休闲度假,体验乡村生产生活的需求。如广东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台湾的休闲农场等。

4.2.4乡村俱乐部型

乡村俱乐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而设置的,利用当地特色的乡村田园风光,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以高贵作为其主要特点,采用高端化的会员制经营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7]。

4.2.5民俗风情型

民俗风情型是指以农村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载体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类型之一,尤其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神秘性、本土性、互动性是民俗风情游的主要特点。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处偏远,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使其独特的民俗民风得以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如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衣着、饮食、节庆、歌舞、礼仪、音乐、绘画等,由于充满神秘性和本土性,浓郁的乡情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这些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建立民俗文化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满足游客追新猎奇心理。此种类型较具代表性的有贵州云舍土家族民俗文化村等少数民族地区。

4.3科普教育模式

科技教育模式的两大功能是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主要由科普示范、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三大部分构成。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典型的农业模式来向游客介绍最新的农业成果,传授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该模式在开发时应当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引进。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在参观游览现代农业模式的同时达到学习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旅游与科普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

4.3.1教育农园型

教育农园型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科普旅游类型。农园中的动植物、生产工具和栽培技术等都是很好的科普教育资源。可在教育农园中设置小型的农业“博物馆”,通过陈列农业生产工具并放映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反映当地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让游客通过这些方式深入的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历史。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3.2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型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为辅。利用最新的农业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既可以进行农产品加工,又可以进行观光游览。具有新奇性、知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均比较流行发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游。如美国的转基因农场、北京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烟台农业科技博览园。

4.4购物旅游模式

购物旅游模式是一种在传统旅游购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高附加值特点的旅游模式。该模式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购物成为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8]。

4.4.1农贸会展型

农贸会展型是一种比较适合在城市郊区发展的旅游类型,主要是通过会展的方式,向市民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农产品,以此来开发农产品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量。目前,许多地方都定期举行农业特产节庆,如山东肥城“桃花节”、江苏无锡“杨梅节”、南京江心洲“葡萄节”、山东寿光的“蔬菜节”等。

4.4.2农产品购物型

农产品购物型是一种休闲观光与产品购物相结合的旅游方式。其农产品提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在果园地区公路两侧设直销摊、店,也可以让游客到旅游农区农产品加工厂直接购买,还可以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摘果、拔菜、赏花、垂钓以享田园之乐。在开放式的农场超市里,游客可现场采摘自己喜爱的水果、蔬菜、花卉,并按价付款。虽然价格一般略高于市场售价,但由于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旅游者的乐趣,享受亲自参与劳动的体验,又能够采摘到最新鲜的果实,因此深受城市居民欢迎。如上海三林现代化农场[9]。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结合本地市场规模和实际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本地区的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引发的乘数效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0.

[2]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2.

[3]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杨达源,刘庆友,舒肖明,等.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梅,苗润连.北京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08.

[6]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7]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张建荣.购物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6):49~50.

[9]张莹.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开发模式探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53.

收稿日期:20130115

作者简介:王雨佳(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大学生。

通讯作者:王计平(1973-),女,山西定襄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2013年2月1213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期

上一篇: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下一篇:锦州近岸海域赤潮可能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