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古巴的钢琴奇才

时间:2022-05-24 04:05:21

来自古巴的钢琴奇才

这张唱片的主角、古巴钢琴家乔治·路易斯·普列茨(Jorge Luis Prats)的名字,对国内大多数乐迷而言或许还很陌生,但你切莫以为这是位初出茅庐的乐坛新秀。早在35年前,他便成为“玛格丽特·隆—雅格·蒂博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组的大奖得主。DG唱片公司还曾以黑胶唱片形式发行过他在慕尼黑首演独奏会的实况,那张黑胶唱片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舒曼《托卡塔》、拉威尔《夜之幽灵》等风格多元的作品。只是,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乐坛生涯一直不顺。直到年近花甲时,Decca唱片公司递来了一份录音合约,才将他再次推向世界乐坛的前沿。

青年时代的普列茨,自古巴国立艺术学院毕业后,拿到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奖学金,随当时定居俄国的德裔钢琴家鲁道夫·克列尔学习,深得俄国钢琴学派真传,他日后演奏中那自然的、歌唱性的风格,丰富的音色,扎实的技巧等特征,无一不是对此最好的证明。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结束学业后,又辗转前往巴黎音乐学院,投奔著名的钢琴家马格达·塔利亚菲罗,老师将演绎法国作品的精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同时,普列茨还经常前往维也纳和波兰,向巴杜拉·斯柯达与维托·马楚津斯基两位各有所长的前辈求教,以求自己的演奏风格更为全面。21岁那年,他获得了“隆—蒂博”比赛的大奖和包括“拉威尔作品最佳演奏奖”等在内的最佳特别奖,开始在乐坛初露锋芒。

虽然古巴只有1100万人口,人均月薪至今仅100多元人民币。但仅仅是20世纪,这里就向世界输送了雷库欧纳、古铁雷斯、罗德里戈斯等多位钢琴名家。然而古巴的政治、社会环境,让他们在事业上行走得格外艰辛——受到重重阻拦,又常被排除在乐坛主流之外。即使是被《纽约时报》著名乐评人哈罗德·勋伯格誉为“可能是20世纪唯一的集浪漫主义艺术之大成的艺术家”乔治·博列,也是在人生最后20年中才真正受到重视。普列茨的命运与他的同胞们如出一辙。当他在法国载誉而归后,古巴政府的一纸禁令,使他难以出境演出,渐渐成为一位“隐士”。直到近年,古巴在多方压力下才允许他跨出国门,让他的才华为世人所识。那场在网络上传播度颇高的他在迈阿密钢琴节的独奏会,更是技惊四座。

因为多元的师承,普列茨擅长的曲目也格外宽泛。无论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还是李斯特、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都成为他音乐会中的核心曲目。而他对于西班牙和拉美作品的诠释,在当今琴坛更鲜有能出其右者。这张新唱片,收录了去年3月他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独奏会上演奏的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维拉·罗伯斯《巴西的巴赫风格》、法里纳《奥塔葛拉西亚城》、雷库欧纳《马拉关纳》等作品,公众重新认识了这位被埋没已久的传奇钢琴家。

聆听整张唱片,除了那些有着浓郁的舞蹈韵律和异域风情的拉美作品,最可圈可点的当属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这是作曲家晚年的一部力作。这里的六首作品,创作灵感皆来源于18世纪末西班牙画家戈雅绘制的壁毯草图,以此表达对“戈雅时代”的怀古之情。一开始的《情话》,普列茨就弹得干净、利落而又富于变化,让多次反复的主题听来并不觉冗长拖沓。在演奏《窗前幽会》时,他对于音乐内在结构的合理把握,增强了这首原本乐思自由的变奏曲的逻辑性。《坎迪尔凡坦戈舞》中,他突出节奏的律动,将凡坦戈这一古老的西班牙民间舞蹈的特点展露无遗。《夜莺与少女》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普列茨以漂亮的音色、歌唱性的连奏,带出绵绵无尽的旋律线,使这首本已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乐曲,更显诗意盎然。短小的《稻草人》则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奏来怡然自得。在《爱与死》中,悲怆的气氛依次出现,但普列茨特意将它和《稻草人》的顺序互换,以这首整部作品中结构最为庞大的乐曲作为结尾。在此,他为听者奏出一曲扣人心弦的悲剧篇章。

上一篇:途乐川藏 泥坑彩虹 下一篇:三分之一点五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