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模仿的快乐”到“影响的焦虑”—池莉向“新写实”小说的转型

时间:2022-05-24 03:34:40

试论从“模仿的快乐”到“影响的焦虑”—池莉向“新写实”小说的转型

论文 关健词:池莉 小说创作 模仿 转型 新写实

论文摘要:池莉从初登文坛到1987年以(烦恼人生》驰名,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之间经历了从最初模仿和迎合文学传统到渴望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焦虑和挣扎的艰难历程,从中可以深人认识池莉小说风格转型的心理成因和 艺术 创作的心理 规律 。

汪曾棋论及作家风格形成时曾写道:“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摹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从创作心理看,这是一个是由“模仿的快乐”,“影响的焦虑”,到最后形成独创性风格的过程,古今作家的成长似乎概莫能外。曾有批评家将池莉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学步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中期,是成名期,这一阶段的作品构成了池莉作为一位新近的小说家在艺术上的基本特征和标志。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仍在延续。在第二阶段,从“模仿的快乐”到“自成一家”,其间必然会经历由“影响的焦虑”引发的“摆脱”影响的心灵挣扎。从池莉《烦恼人生》成名前的小说创作和 发展 的轨迹,可以看到作家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经历过的心理烦恼和心理冲突,可以深人认识池莉小说风格转型的心理成因和艺术创作的心理规律。

一、“妙龄时光”的“快乐模仿”

《妙龄时光》是池莉最早的小说,1979年作于她当时就读的冶金医学院。17岁的姑娘颜彦离开父母到一家报社工作,编辑部在她心目中是神圣而光荣的,但她由于不熟悉业务而屡屡受到叱责,这或许隐含着当时身为医学院学生的文学爱好者池莉对文字工作的渴望和自卑。从这时到1982年发表《月儿好》,其间所写的小说《那猫》、《鸽子》、《未眠夜》等基本都是短篇小说,正如池莉在散文《跳动的感觉》中谈到,“初写小说时总是写短篇,幼稚地认为短篇好写一些……许多文学创作的教科书和有经验的作家们告诉我们短篇小说就是写生活的横截面,这种教诲常伴着无数短篇名著的佐证……于是我们就老在想横截面之类的问题。池莉早期的短篇小说正是这样的横截面,通过对某人某时某刻某种场面的描写,达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效果。这些小说大多有着明显的编故事痕迹,这正体现了池莉自己的小说创作理念:“小说就是故事。是我们人类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和想象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小说的本质—人的故事。”所以,池莉这一时期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在刻意讲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具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代文学特点,或者以“光明的尾巴”赞美好人好事(《鸽子》),或者呼唤“爱情的位置”(《未眠夜》)。类似的故事和小说充斥着当年的文坛,刘心武(爱情的位置》、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都是当年大声疾呼爱情的名篇,而以“光明的尾巴”赞美好人好事更是拨乱反正时期主旋律所要求和需要的。

比较而言,《月儿好》是这一时期最好的小说,具有更多的文学自觉。首先,它采用五四时期流行的“回乡”模式,以一个 现代 知识分子的眼光反观故乡。其次,它选择了一个

无论是小说创作实践还是作家自述,都可从中看出当这个文坛的后来者从简单的模仿中觉醒,渴望拥有自己的创作个性时,严重的焦虑就产生了。池莉登上文坛之时正是

上一篇:苏南文化家族中的夫妻唱和——以孙星衍与王采... 下一篇: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