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风险防范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

时间:2022-05-24 12:22:36

施工风险防范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持续的快速发展,这也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得到增强,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建筑行业中,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施工风险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发生的事故相对较多,行业的危险系数较大,已经成为了事故多发的行业,本文主要是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风险;防范;建筑工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67-2

0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工期较长、投资金额较大以及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其工程建设还具有动态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外界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也导致其面临着许多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在项目的施工期间,存着更为复杂的风险因素,这些存在的风险难免都会影响到项目的按时按质完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最后顺利完成。

1 施工风险的主要类型

1.1 政治风险

所谓的政治风险指的是: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发生时局改变或者是政策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工程的进行,对承包商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工程投标之前,承包商一定要对项目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政治风险是不会因为承包商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及时收集和分析工程所在地的政治形势以及政策,能够使承包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补救损失。

1.2 自然风险

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是相对渺小的。对于自然风险而言,它是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任何改变,我们人类很难对自然风险进行非常有效地阻止,是不可抗拒的风险事件。[1]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采用经济补偿来对自然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补救。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大都是在露天进行作业,因此自然条件对项目施工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比如在气温太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施工人员中暑,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要对所面临的自然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1.3 经营管理风险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和事件,这些因素和事件就是管理风险。在经营管理企业时,面对不同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因为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涉及投标、生产施工,而且还涉及合约、结算等方面,因此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是最大的。

1.4 经济风险

与政治风险相比,经济风险是有所不同的。它不会如政治风险那样突然发生,一般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测算得出。因此,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调研工作,对于已经预见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于经济风险,企业要对建筑材料的有关市场信息有准确的把握,从而依据信息调整企业的采购策略,并且企业要承担能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的工程部分。在面对经济风险时,企业可以采取将风险分散和转移的办法,或者是将建筑工程分包出去,进而避免不稳定因素,降低了经济风险。[2]

1.5 合同风险

工程项目的合同不仅是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法律文件,而且还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的依据。[3]因此,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在进行合同起草时,要科学地对合同中的每一条条款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工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风险进行分析,最终降低风险。

1.6 施工技术风险

在施工企业中,施工技术风险是其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最好的体现。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方案通过并确定以后,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方案的变更,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找出方案中存在的缺陷,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要注视对索赔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业主也应该要对新的施工方案和技术进行及时的风险评估,最后确立出最合理、适宜的施工方案。

2 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2.1 风险回避措施

风险回避是指在风险的源头采取中断措施,避免或者遏制其发生。在发现项目具有较大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时,在对其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估之后,若无有效措施进行挽回时,可以采取主动放弃项目,或者是依据实际情况改变项目的目标,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风险。风险回避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先期回避,主要是针对一些存在风险较高的项目采用,避免发生项目亏损的现象;②中途放弃,主要针对依据承担的项目,发现风险过高,继续施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时,可以采取中途放弃项目。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承担或者继续承担的风险成本远远超过避免的成本时才采取的措施。[4]

2.2 损失控制

在企业愿意接受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企业的损失,降低企业的损失程度,这就是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损失预防,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当发现可能出现损失时,及时采取措施使损失难以发生。②降低损失程度。在企业难以避免出现损失时,可以设法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3 控制型风险转移

在施工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当遇到一些风险无法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企业最后只能采用风险转移的办法使自己得到保护。这主要在企业出现财务性风险时才会采取控制型风险转移。

进行风险转移并不是进行损失嫁祸,风险转移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因为很多风险是会本企业造成损失,但是转移之后,不一定对对方会造成损失。各个企业都具有自己不一样的优势,面对风险时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5]企业在实施风险转移时必须要以法律为依据,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进行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转让技术或者合同、出租设备等,将自身的风险转移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从而达到降低自身风险的目的。

上一篇:小议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四大问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