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译的重新定位及教学模式

时间:2022-05-24 10:44:48

视译的重新定位及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重新梳理了“视译”一词的具体含义,认为视译有两种,但通常意义上的“视译”指“视阅口译”。为此,笔者提出了视译技巧训练应以顺序翻译及预测为两大主线,贯穿口译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视译 定位 顺译 预测

视译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一个简称,在英语中有两个对应词,sight translation和sight interpreting,即“视阅翻译”和“视阅口译”。通常,我们指后者,并认为其是由交传向同传过度的一种衔接训练。但是,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视译不仅是交传通往同传的桥梁,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翻译实践活动。本文旨在重新定位视译,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从原理机制上对视译进行重新认识。

根据Gile的Effort Models模型,视译、同传和交传三种翻译训练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1) 同传:SL=L+M+C+P

(2)视译:ST=R+P

(3)交传:CI(第1阶段)=L+M+N+C

CI(第2阶段)=Rem+R+P

此处L表示听与分析的输入理解过程;M表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短时记忆差;P表示最后的译文;C表示整个协调过程;N表示笔记。SI 表示同传;ST表示视译;CI表示交传。需要说明的是,交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L和M与视译的L和M相同,但此阶段没有传出(没有译文),不过这个阶段它需要笔记。交传的第2阶段为记忆(Rem),表示5―10分钟的较长时记忆,R表示阅读。

由此可见,与同传和交传一样,视译也需短时记忆,所需的记忆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虽然视译译员可以控制节奏,但是他不仅要边阅读而且要边整理语序,不然她不能保证通顺流畅的翻译。显然,尽管视译缺乏同传和交传中的某些难度,但其自身的难度显而易见。Brady 指出“视译比同传易受原语侵扰。眼前的白纸黑字常常会打乱你的思绪”。Martin也认为“尽管快速理解和分析在翻译中大同小异,但要想视译不受原语的干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视译与同传、交传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视译对译员会有如此大的挑战?Viezzi认为主要是源于破译记忆中输入信息脑力投入的程度大小差异。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提出视译技巧训练应以顺序翻译及预测为两大主线,贯穿口译教学的始终,并提出如下两条具体建议:

一、顺译

所谓顺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翻译。与同传相似,视译中目的语信息与原语信息几乎同步出现,译员不能等到读完全部信息之后才开始翻译。为了减轻理解和短时记忆负荷,译员应尽可能缩小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时间差。为此译员要根据原文顺序,把句子切成若干个意群或概念单位,再将译文自然地粘合起来。例如:

原文:Special Economic Zones could become instrumental in setting up such centers of excellence through favorable policies that would attract them to the Zones.

译文:经济特区可以帮助创立这样的龙头地区,办法是通过优惠政策,将他们吸引到特区来。

在视译中强化顺译原则,使学生养成及时处理接受信息的习惯,对今后的口译训练及实践是非常有益的。

顺译的关键是断句。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到原文后,迅速地按照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分割处理并进行视译,产出译文。巧妙地断句不仅能够减轻记忆负担,大大提高产出译文的速度,还能提高质量,产出优美的译文。

因此可以看出,在强化顺句驱动原则时,关键是指导学生把握好句中各意群的逻辑关系,判断断句的点,如何断开,以及断开后如何用衔接词来黏合各意群。

二、预测

所谓预测就是指译员预先推测可能出现的原语信息片断并在其出现之前将其译成目的语。如果译员结合上下文,利用已出现的语言单位和上下文,进行预测,逐步把握并译出整个句子的意思,从而减少短时记忆的负荷。例如:

原文:我们将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易一体化进程;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译文: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WTO rules, we will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de; we will also grasp the major opportunity of the new round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factors and industry transfer to attract more FDI and improve FDI utilization.

“按照……的要求”以及“抓住……的机遇”这样的固定搭配在汉语中很常见,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时不必等看到“要求”或“机遇”时再开始,因为“要求”和“机遇”这两个词是可以预测的。

由此可见,预测能够减轻译员的记忆负荷,提高译文的质量。在视译训练中也应使学生养成预测的习惯。

本文首先重新确定了视译的地位,指出视译不仅仅是交传与同传中间的练习环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翻译实践活动,因此应将视译作为口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两条具体的训练建议。

参考文献

[1] Brad,M.Case Studies in Sight Translation[A]//In J.Dodds(Ed.),Aspects of English:Miscellaneous Papers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Specialists[M].Udine:Campanotto,1989.

[2] 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1995.

[3] Martin,A.Teaching Sight Translation to Future Interpreters[A]//In C.Picken(Ed.),Translation-the vital link.Proceedin-gs of the 13th World Congress of FIT[C].Brighton,August 6-13,London: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1993.

[4] 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31.

[5] 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 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7] 张吉良.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5):82-85.

[8] 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9] 郑冰寒,谭慧敏.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145-154.

上一篇:论元禄时代歌舞伎领域的“明星制造” 下一篇:向麦当劳CEO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