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

时间:2022-05-24 07:17:06

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

摘 要: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失稳倒塌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介绍高支模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专项方案的编制,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通病治理措施等,供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扣件式铜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架(支架);安全管理

1 高支模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论证要求

1.1 方案编制的内容

(1)高支模方案编制前,应针对现场施工条件与操作队伍协商,统一意见后再进行编制和受力验算,避免出现方案与现场施工脱节的现象,现场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队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高支模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工程概况;②编制依据;③基础条件(包括基础处理或加固说明);④支撑系统材质(立杆、拉杆、剪刀撑)选型;⑤支模方案及稳定计算;⑥搭设、拆除方法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⑦混凝土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⑧监测方案;⑨应急预案;⑩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图,包括支架平面布置图、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

(3)高支模的稳定计算。高支模支撑系统计算的内容应包括受力荷载计算、各受力构件(模板、主次龙骨、立杆和对拉螺栓)的强度与刚度验算、立杆地基(或支承楼面)承载力验算、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验算等。①设计荷载。计算恒载包括:a.模板及支架自重;b.新浇混凝土自重;c.钢筋自重;d.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活载包括:a.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b.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c.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具体见表1。②模板及支架的计算荷载组合以上各项荷载可根据不同的受力构件、考虑其受力的最不利组合,按表2进行荷载组合。③计算模板及支架构件的强度(弯、抗剪)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即以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验算构件刚度(挠度)时,可采用相应荷载的标准值。④立杆的基础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必须平整、无积水,有足够的承载力,立杆底部应设置配套底座当立杆支撑在土层地基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必须验算楼面的承载力。对于高架和重架支模,应按《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附录内容进行荷载传递与支模层数的计算,确保支承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使荷载安全向下传递,避免结构的破坏。

1.2 方案评审程序

高大支模的专家评审送审程序为:施工、理单位审批,工、总监签字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具体可咨询所属安监部门)申请专家评审或自行组织专家库专家评审小组向专家报送施工方案现场搭设试验段后进行自检召开施工现场专家评审会方案整改监理同意实施如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其专家组应由省市或地方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属下的专家库专家组成。

2 高支模的施工安全管理

(1)高支模的支撑高度在6m以下可采用门式钢管支撑架、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由于门式架的宽度、高度以及间距均受定型材料的控制。其整体性较难保证,当支撑高度>6m或荷载较大时不宜采用门式钢管支撑架扣件式钢管支架的组合形式灵活,钢管承载力高,架整体稳定性好,在建筑施工中尤其是超高、超大、超重支撑系统的应用更为普遍。

(2)由于楼板梁截面大小不一、标高变化等,因此门架组合应考虑上调顶托以及下调底座的螺杆伸出长度(上托300mm,下托200mm)不超出规范要求,否则应对门架承载力进行折减,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3)高支模的受力杆件如立杆、主、次龙骨等应选用截面、强度均满足受力要求的材料。对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应送相关部门进行强度检测。

(4)钢管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不得采用搭接,并确保对接端头平整)。水平拉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应采用扣接。

(5)高支模的安全稳定与支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要通过水平拉杆、剪刀撑、与结构混凝土墙柱的纵横拉结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小面积高支模与应相邻的普通楼面支架纵横拉结来保证为此。钢管立杆、门架的排设间距应统一为模数形式,便于水平拉杆纵横拉结,局部可用短钢管加以辅助。

(6)对于每层均为高支模的工程,模板拆除要考虑上层支撑架荷载的影响,支撑架拆除时要保留部分支顶后拆(或加设回头顶),尽可能使上下楼层支撑架的立柱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以保证荷载能安全地向下传递。

(7)高支模搭设完毕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安监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梁、板的钢筋绑扎)。

(8)高支模使用期间应派专人负责正常监测。并应延续至混凝土浇筑终凝后、测频率为20~30mm一次,当支架变形达到预警值,或发现支架松动有异常响声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和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9)高支模拆除前,须确保该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确认后,方可拆除。

3 高支模的通病及其治理措施

3.1 支架沉降不均匀

原因:地基不平或地基承载力不足。防治措施:对原土地基进行夯实平整;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浇筑混凝土垫层或铺设钢、木垫板。

3.2 上下螺杆伸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

原因:梁板结构截面变化引起支架高度的变化,在立杆材料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局部出现上下螺杆超长的现象。防治措施:在支架搭设前,应充分考虑到支架主构件和托座的正常高度、预计会出现螺杆超长的情况时,应提前在支承面标高上作分段的调整,避免支撑系统承载力的降低对超长的螺杆采取纵横拉设水平杆的临时加固措施,并对立杆的承载力进行相应的折减。

3.3 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拉设未形成整体

原因:专项施工方案未充分考虑支架整体性,出现立杆或门架排设间距不合理等而无法形成整体:搭设前未进行立杆排设放线、成钢管立杆或门式架排放位置参差不齐、平拉杆、剪刀撑无法拉设,造成支架整体稳定性差防治措施。在专项施工方案在支撑系统设计中,尽量使梁、板的立杆或门架排设时纵横间距一致或模数统一,搭设前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的立杆或门架排设要求进行放线使立杆或门式架纵横排列形成整体。

3.4 门架搭设时矮架在下

原因:操作人员贪图施工方便,使门架头重脚轻。防治措施:搭设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底,搭设时质量安全员现场监督执行。

3.5 支架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支架材料由于多次周转出现变形而又未及时进行更换搭设时,操作人员未及时对支架垂直度进行调整。防治措施:及时更换变形支架材料;搭设时采用线锤或经纬仪密切监测其安装垂直度、格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支架系统的安全性。

3.6 支架顶部支柱采用搭接形式

原因:为避免截断材料。在支架顶层支柱采用搭接形式、成上下立柱受力错位、过扣件传力。防治措施:根据支架搭设高度合理组合材料使用,避免搭接现象,如:出现搭接现象。应对扣件抗滑移能力进行验算、保证扣件拧紧力矩达到规范要求。

4 结束语

高支模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原则,支架的设计要达到结构稳定、构造合理的要求,重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并应尽量与己浇筑的建筑构件立体连接,提高支架的整体抗倾覆能力,做好信息化监测措施,严格控制钢管支架的过量应力与变形,加强施工中的通病治理,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稳定。

上一篇:从投资失控谈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