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农村英语课堂

时间:2022-05-24 05:45:48

走近农村英语课堂

《教育法》规定: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但是近年来,农村大多数乡镇学校的班级人数仍旧偏多,面对这样庞大的班级,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而只能是尖子生和学困生“一锅煮”。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结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进,导致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因而农村教育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除政府改善办学条件外,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实施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提倡合作学习,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问题。

一、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先,现在农村经济水平相对来说有了较高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普遍娇生惯养,学习上缺乏压力。其次,农村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家中全靠老人照顾,由于年纪较大,老人们仅仅照顾孩子们的吃穿,对学生的学习督促不严。再次,农村社会中仍然流行“读书无用论”,许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努力学习,中学毕业后照样能做生意赚大钱,学习缺乏动力。最后,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尚不发达,生活单调乏味,一部分家长精神空虚,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甚至赌博,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2.学生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在小学里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随着新奇感的消失及词汇量、语法知识点的增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知难而退,弃而不学了。特别是到了八年级下学期,教材比七年级跨度大得多,学习难度骤然增加,词汇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听力练习里也常出现生词,一些学生学习基础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自然就跟不上教师的快节奏了。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必须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语言知识。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和复习学习习惯,仅满足于课堂听讲,课下更不愿意多下工夫,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前就死记硬背。不注重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不能灵活运用语法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深层次学习,无法形成语言技能,边学边忘,最终导致掉队。

二、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改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目标要求,体现个体差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比如,对待学困生,教师可以只要求他们记住单词,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弄懂文章意思就足够了,而没有必要对他们提出太高要求。教师同时应鼓励他们“跳一跳”,够到更好的桃子。

2.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全班学生划为三个等次。将基础水平高、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划为第一层,约占全班人数的25%―30%;将基础水平中等、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划为第二层,约占全班人数的55%―60%;将基础水平低、无自主学习能力的划为第三层,约占全班人数的15%―20%。分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师明分、暗分或者由学生自定层次,灵活机动。每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层次,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呈现动态变化,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分类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性的问题比较简单的或直接出自课本上的基础问题,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使得优生能“吃好”,中等生能“吃饱”,学困生能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获得成功感。

再次,在设计练习时,针对第一层学生,要适当拔高难度,例如要求学生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或是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针对第二层学生,要求其背诵或复述课文,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编对话;针对第三层学生,要求其熟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三、运用合作学习,促进积极转化

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优生可帮助、辅导后进生,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合理分组,优化组合。为了让小组很好地发挥作用,异质性和相容性是必需的。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不能仅根据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划分小组。教师在分组过程中,需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业能力、语言水平、性格特征、勤奋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在小组规模上,人数以2―6人为宜。一般而言,最好是保持较小的小组规模。其次,要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欣赏、共同激励、彼此包容、明确责任。

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农村地区特点,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上一篇:你会“说教材”吗 下一篇: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提高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