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的“三步曲”

时间:2022-05-24 03:25:21

小学写作教学的“三步曲”

摘 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难,难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上。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材料积累,能够自由地表达,愉快地习作,写作教学课必须弹奏好“写作预热”、“写作指导”、“写作延伸”三步曲。

关键词: 小学写作教学 写作预热 写作指导 写作延伸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不仅仅是学生感到如此,教师也往往感到这是件非常头疼的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才能使写作课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难在它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由表达,愉快习作呢?我认为,完整的写作教学课要弹奏好“三步曲”。

一、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考虑、有所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写文章亦是如此。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的脑子里空无一物,我们又怎能强求他们写出好的作文来呢?所以要给学生时间进行写作前信息的收集、材料的阅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要想让学生成功地习作,就必须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每一次习作学生都必须在联系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创作。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积累,及时地把所看到、所思所感的东西记下来,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事物与别的同类事物有何显著不同之处,由此及彼、按顺序、忌杂乱、保完整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把观察的结果用随笔、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积累素材,而且能练笔。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然而写作的材料仅靠在生活中的观察与搜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勤于积累。虽然小学生的生活比较丰富多彩,为写作提供了源泉,但是他们的生活范围与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拓展小学生写作的广阔天地,必须要求他们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丰富积累来开阔视野。要强化小学生阅读,阅读能使他们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获得并理解更多的知识。阅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吸收,吸收得越充分越丰富,表达时笔下就会似行云流水。例如:我在教学习作《秋天的落叶》一题时,提前两个星期就布置了学生以下作业:(1)寻找自己喜欢的一两种落叶,弄清楚它们的名字或别名;(2)观察它们的形状样子;(3)观察落叶颜色有什么变化;(4)闻一闻气味有何不同,摸一摸手感有什么不同;(5)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落叶的用途;(6)做好记录;(7)写写自己的感想等。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对自己所要写的落叶有了充分了解,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点,学生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又如,我在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前,先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利用三四个星期的时间填写完成。

表 1

通过以上写作前的准备,在写作课上,学生要写什么,想怎么写,心中早有准备,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也就不只是一句空话了。另外我还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范文中学到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后,写作时就可以游刃有余。根据主题需要来精心选择材料,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写出好文章来。

二、精心做好写作指导

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写作指导。《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关注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灌输,就会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作文指导在总体上应重点培养学生从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从多种角度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物,从中遴选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凝炼地对语言进行创新,使语言具有个性化和独特的风格。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在炼字造句、巧用修辞、活用古语成语等方面的训练,注重收集和积累生活中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富于表现力和个性化的语言。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与外在形象,文章的“灵魂”和“血肉”就依附于结构。文章虽然内容相同但只要结构有异,那么其效果也就迥然不同了。因此,写作要创新文章的结构。

教师怎样做好指导呢?首先让学生“说”。一堂写作课,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所想、所感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平台。例如:在指导写《一件××的事》这一习作中,我先后出示了喜、怒、哀、乐这四个脸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了哪些成语或句子,学生各抒己见。接着我又让学生讲一讲哪个成语让自己想起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并讲讲这件事,只有学生能够表达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来写。其次,指导学生“写”。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写好几个重点段落,通过重点段落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写《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一题中,以猫为例,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喜欢猫这种小动物?有人喜欢它长得好看;有人喜欢它的淘气可爱;有人喜欢它的温顺乖巧;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它是捕鼠能手,等等。然后我指导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一两个理由详细地来写,或写出猫外表的好看,或通过一两个事例写出猫的淘气可爱、温顺乖巧,或举出一两个例子证明猫是捕鼠能手,等等,总之,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有侧重点,不应面面俱到,只要写好几个关键段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就行。同时,我还要求学生适当利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或好句,为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例如要描写天空蓝时,我就让学生回忆课文《拉萨的天空》一文是怎样来描写天空蓝的;又如在写到庄稼丰收,田野里一派热闹的情景时,我就让学生回忆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描写高粱、玉米、大豆的句子是怎么来写的。这样,让学生学以致用,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写出好文章来。最后,好的文章离不开“改”。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文章的修改不容忽视。学生写完作文草稿后我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阅读他的作品,让小组同学一起给他提意见,指出不恰当的地方,再选取典型的几本作文放在作品展示台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评改,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再改,最后我才修改,写下亲切又鼓励性的评语。这个过程,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写和评的机会,更使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领悟到写作的道理和方法,同时提高了写作兴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三、合理拓展写作训练

一些教师认为上完写作指导课,写作教学就算结束了,其实不然。仅靠一堂课的指导,学生是不能真正灵活掌握这次写作课带给他们的收获的,所以写作教学后的延伸也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可以就本次写作要求让学生多写多练。例如:在写完习作《秋天的落叶》后,我问学生:“秋天时候这些落叶是这样子的,那春天、夏天或冬天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一年四季这些树叶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再写写这方面的文章。而在习作《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观察其它小动物,并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仅仅会写秋天的落叶和自己喜欢的动物,还会写其他季节时候的树叶,还会去描写其它小动物,而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写作知识及技巧得以牢固掌握,从而真正实现写作课想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艳.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7.11.

[2]梁衡.写作三部曲[J].小学语文教学,2007.1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职语文口语能力教学刍议 下一篇:情感体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