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医院要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2-05-24 02:49:38

县级中医院要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

2012年3月15日~17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全国县级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培训班”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举办。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县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12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伟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信息办主任徐皖生,301医院尹岭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尹、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赵臻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意义深远

陈伟处长在主持大会中提到:今年2月22日,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主要负责部门之一,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县级中医医院是我国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村三级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举办多期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培训班,这次全国县级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培训班的举办,对提升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皖生主任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县级中医医院是我国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村三级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在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人员培训,对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落实医改工作任务,促进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徐皖生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了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信息化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启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点建设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普及应用,构建支持病情诊断和医疗处置信息共享的医疗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卫生监督和公众健康的保障能力。

第二,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将对世界科技和医学不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学术特点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化的发展也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医药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加强临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医临床研究,构建基于中医“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发展模式的中医临床科研共享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采集、整理和挖掘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思想,优化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模式,创新中医传承方法,提高中医医疗诊疗水平,提升中医药防病抗病和保障健康的能力。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跨医院、跨地区中医医院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医院之间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优质资源,实现病人诊疗信息互联互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从而降低病人的就医成本,促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

第三,信息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需求的重要抓手。

据《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90%的中医药发展,88%有过中医药接触经历,53%看病考虑首选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而乐于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占到89%,这一数据明显显示中医药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但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抓手,可以以逐步完善的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为基础,构建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影像等诊疗信息,建立远程会诊、患者异地咨询系统和远程教学等,有效延伸中医药服务范围,优化病人就医流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逐步实现医院无纸化、无胶片化,实现医疗信息的及时远程告知,实现中医药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对接,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医药政务信息化领域基本实现管理信息交换和共享,初步建立中医药统计信息数据库、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全国1915家县中医医院中82.25%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94.98%建立了药品管理系统,87.24%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76.38%建立了护士工作站、64.70%建立了病案统计系统,42.41%建立了医生工作站,部分地区还搭建了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涌现了一批信息化示范单位,引领、辐射和带动着区域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了中医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中医药远程教育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格局,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培训,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技术人才。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制、修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

在培训班的课程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伟、301医院尹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铁骊、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邓文萍、准格尔旗中医医院田军、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沈绍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董亮、广东省中医医院傅昊阳、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赵臻等教授、专家进行了专题培训课程的演讲。陈伟处长在培训课中,以“十二五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与若干设想”为题,做了重要演讲。

陈伟在演讲中全面、深入、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县级中医院及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陈伟在演讲中表示:2009年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845所中医医院中,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单位有2250所,占79.09%,其中:具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占68.65%,具备医生工作站的占37.86%,具备护士工作站的占61.55%,具备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占74.41%,具备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占51.60%。其中县级中医医院,是我国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村三级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在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09-2010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县级医院基本上实现了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30%建立了临床信息系统。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作为重大专项建设,1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101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和165个县级中医医院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已作为重要的建设目标。

陈伟还在演讲中强调:中医药信息化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把人才、标准、技术三者合一,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发展动力。当前,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依靠信息技术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功能初露端倪,建设符合国情、蕴有中医药内涵和特色的健康档案、中医电子病历和中医药数据资源,将成为促进医院信息化的新动力,并构成实现新医改信息支撑体系的核心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贯彻“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和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以强化应用支撑能力和网络信息安全为保障,统筹协调,夯实基础,整合资源,深化应用,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实现中医药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与此同时,要继续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中医电子病历研究与应用协作机制。开展中医医院融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试点,实现医院间中医医疗信息安全共享,推进具有中医药内涵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库建立。

上一篇:甲骨文致力解决医疗数据集成难题 下一篇:仿制药阿托伐他汀与医疗费用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