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和谐数学课堂的基石

时间:2022-05-24 02:01:49

平等——和谐数学课堂的基石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面对传统观念与现念的冲突,新课改实验一路征程一路豪歌,风雨与硕果同行,荣誉更伴随着责难。但无数的事实证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活了,老师不再是可敬可畏的“神”,而是学生可亲可近的“人”,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服务生。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体验快乐、享受知识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人本思想。这正是传统教育观念所无法企及的。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新时期课程改革先行者的拼搏与努力、坚守与追求……

案例一:老师有意见,老师要举手。

这是年前的一次常规检查的随堂听课,一位老师的一节再平常不过的常规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那是一位严厉的中年数学老师。记得当时他请一位学生上台回答一个问题后,转向全班同学,问道:“对这位同学的答案,你们有意见吗?”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正襟危坐。教室黑板上方的时钟嘀嗒、嘀嗒地响着,一秒、二秒、三秒……时间不等人啊,何况后面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只见那位老师慢慢地弯下腰,又慢慢地举起右手,微笑着对学生说:“老师有意见,老师要举手。”顿时,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接着,一只、二只……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学生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表达着,争论着。老师不时地比划着、赞许着,完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忘记了其他的存在……

案例二:当学生够不着黑板,李老师抱起学生……

记得这是一次泉州市“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下乡活动。执教的是特级教师、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惠珍副校长,她授课的内容是小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执教的班级是泉州市河市中心小学二年级一班。

师:同学们请找到位置坐下来,请把书收起来,把铅笔、橡皮擦拿出来,好吗?这位小朋友做得很好,已经把书收起来,把铅笔、橡皮擦拿好了。请大家看看,今天的课堂和我们以前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边的教室比较大。

师:对。

生:这边的教室特别高。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但是还有一个很不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

(李老师不厌其烦地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不断地点头。)

师:谢谢!我们试试看,你们能用手画小棒吗?

生:可以。

师:请画一根小棒。

(学生在书本空白处画一根小棒。)

师:用手画九根小棒,可以画几个三角形?

生:三个。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刚才同学们画小棒,现在真的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好!

师:请画九根小棒,一边用它们画正方形,边思考可以画几个正方形?开始!

(学生开始画。)

教师巡视,要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该生画不着,教师抱着他画。

(由于是让二年级的学生来上三年级的课,又是在多媒体教室上,学生们略显得矮小够不着磁性黑板,李老师很自然地把这位同学抱了起来,这位同学小脚丫上的泥印一下子就涂在了李老师的裤子上,而李老师浑然不顾,继续上课。)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选另外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中一名学生也够不着,老师再次抱着起了这位学生……

看到了这里,我不必再赘言,如果当老师第一次“抱”起学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作秀”。可是,当老师很自然地第二次、第三次做着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时,你还能说这是有意而为,赚取噱头吗?不!李老师大可不必这样做。拿一张凳子或换一个高一点的学生就可以把问题轻易解决,但她没有。正如课后她所说的:“这没什么,平常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正是她这种看似普通、平常不过的举动,却在课堂上深深震撼我,或许是我们平常的课堂真的少了点什么……

结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热爱、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些话听起来很大,但需要我们做的事,有时却很小。

我们在成功的同时,思索着今后的道路与努力的方向:如何创设更加有效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完美结合;如何去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张扬、发展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灵气,以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下一篇:引进多文化教育,构建和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