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真、善、美

时间:2022-05-24 12:48:10

班级管理中的真、善、美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若能恰当地运用美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真善美”的艺术方式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使教育真正如春雨般“在随风潜入夜”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真;善;美;方式

传统教育历来讲究的是“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较活跃,有时表现得还较“叛逆”。这要求为师者要有平等思想,能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从他们内心需求来看,并不是很乐意地以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去接受教育者的“有意施教”。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若能恰当地运用美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真善美”的艺术方式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使教育真正如春雨般“在随风潜入夜”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1 “以身作则”体现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处处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教育学生。班主任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为人处事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先要做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想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日常的班级管理,要树立班主任的形象,从细节做起,班主任应“身先士卒”,把自己溶入到班集体中。

作为班主任,要能真心对待学生,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因“境”施教。只有认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 “以情感人”体现善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主要在于人是有感情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正处于花样年华、感情丰富的阶段,他们容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充满热情与激情,活泼愉快,富有朝气,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与幻想,班主任应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重视情感教育,并进行引导。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情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教师热爱学生表现出的是和善,视学生如自己的兄妹、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处理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给学生机会改正错误。班主任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耐心地在“善”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情理交融,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用情感的力量感化人,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感情共鸣和心理满足,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 “亲密有度”体现美

和谐就是美,美要体现一种管理上的分寸,对于班主任要放下姿态真正与学生平等,要学会把握一个“度”。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形象地说明:两只刺猬因为天气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反而无法睡得安宁。最后,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寒风凛冽,可它们都睡得香极了。

对于师生关系和处理事件一样,班主任在学生心殊的心理地位,决定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平等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像刺猬“紧挨在一起,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倒不如保持一种“亲密有间”的关系,不仅有效地保持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

常常有班主任教师在一起探讨,是不是要对学生再好一些?我们的答案是:关心爱护学生,要把握好一个“度”。若一味地迁就,遇事须严格要求时,学生可能会一反“常态”。若在平日灌输处事有“度”的思想,学生学会把握“适可而止”的做事标准,就能有效抑制学生的“偏激”行为,班级就会保持和谐的气氛。

参考文献

[1] 胡波.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2] 梁杰.教育评价如何改革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4-10-18

[3] 杨启亮.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11

[4] 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验[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析行为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对家庭教育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