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5-23 11:11:42

22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28-01

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经口进食,鼻饲是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热量及治疗所需药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由于脑卒中疾病的影响,插胃管及鼻饲有其本身护理特点,现将2012年9月~2013年10月我科22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0~83岁,平均68岁。头部MRI及CT确诊:,大面积脑梗死16例,脑干出血4例,其他部位脑出血2例,均为重型患者。插管时意识不清16例,留置胃管时间为14~20d。

2、护理

2.1 插胃管前的护理: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向患者解释说明插胃管鼻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嘱其配合吞咽动作,告诉患者可能产生的不适,以消除恐惧心理,安慰患者,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如腰穿测颅内压超过250 mmH2O(1mm H2O=0.0098 kPa),或头痛呕吐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遵医嘱用20%甘露醇降颅压后插管。

2.2 插胃管时护理:

2.2.1 我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插管时不能配合,必要时需采用昏迷患者插管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当插管至15-20cm(手感稍有阻力)时,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在其吸气末,呼气初,食道打开时,迅速将胃管推进,进入预定的长度,并增加8-10cm,使胃管前端接近幽门部,以减少脑卒中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时胃内容物返流发生

2.2.2 插胃管时动作要缓慢,轻稳,特别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暂停插管,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操作。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经两人证实,如抽出胃液,或听诊器置于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2.2.3 胃管固定的方法:插管成功后,采用双套结胃管固定法。

2.3 鼻饲护理

2.3.1 鼻饲前评估患者有无痰液、口腔有无分泌物,胃内容物的残留量,充分清除痰液及口腔分泌物。

2.3.2 鼻饲时:抬高床头40°~60°,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半卧位,头偏向健侧,防止反流误吸。

2.3.3 分次灌饲法。鼻饲液由可选择能全素等配成流质,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2~3小时灌食1次,每次量不超过200 ml,如胃残留量超过100ml延迟鼻饲时间,消化不良易返流的患者应少量多餐,每天流质总量不超过1 500 ml,温度应接近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胃肠不适,鼻饲毕注入20~30 ml温开水,冲净胃管中的食物或药物,以防止食物、药物滞留于胃管发酵或堵塞,观察5 min无意外,方可离去。鼻饲30 min内,尽量不要翻身和搬动患者或吸痰以免引起误吸。两次之间可适当补充水分或果汁。

2.4 插胃管后护理:

2.4.1 有躁动的患者适当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患者自行拨出胃管。

2.4.2 胃管留置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7~14 d更换1次。

2.5 常见并发症护理:

2.5.1 重型脑卒中患者可并发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本组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配合静脉用药,作用于胃肠黏膜。消化道出血患者予冷流质食物,如冰牛奶,严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予降温止血,如冰盐水1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mg于2 h内分次胃管注入,冷却收缩胃内血管,或凝血冻干粉注入胃内等减少出血,达到止血效果。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液颜色,定期留取胃液作潜血测定,了解有无再出血。

2.5.2 腹泻是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4例出现腹泻,多为消化不良,其次是灌注器具被污染。腹泻时观察大便次数、颜色,必要时留检。应注意:鼻饲前要给试验液20~30 ml缓慢注入,待胃肠功能适应后再给予正常的鼻饲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180 ml,做到少量多餐;鼻饲液现配现用,容器要经过消毒处理后使用。

2.5.3 便秘: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致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因此,应适量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定时予缓泻剂,适当调整食物纤维含量,防止和减少便秘的发生。

2.5.4 预防肺部并发症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d,定时翻身,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吸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时送检,并做好记录。

小结

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期间,由于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鼻饲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22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由于采取正确鼻饲方法无误吸现象。

上一篇: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结肠透析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