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

时间:2022-05-23 07:27:26

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

一、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客观世界指的是整个宇宙、大自然、唯一的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包含物质因素,也包含精神因素。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并能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承担者。从主体的类型看,可分为个人、集团、社会等不同的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主体,都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派生物。宇宙产生太阳、地球,地球孕育人类。客观世界决定主体;主体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认识它、改造它。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描述主体、客观世界的基本关系(见图一)。小椭圆表示主体,大椭圆表示客观世界,中间虚线椭圆表示方式、方法,属人的认识范畴。

主体与客观世界是通过“实践”联系的,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实践可以抽象为三个基本过程:1、主体根据自身的经验或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产生方式、方法。2、用产生的方式、方法指导在客观世界中的实践。3、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实践的结果就是实现或未实现主体自身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目的”的中间过程)。通俗地讲,这种结果就是成功或者失败。人类的实践就是在三个过程中周而复始地进行。

二、对经济学的理解

其实“目的”是至关重要的,是人类实践的起点和归宿。 所以我们将经济学理解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实践,以便最优实现其“目的”的学说。

这样,经济学成为一门工具性理论。它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现象、面貌、本质;而经济学是指导主体实现其“目的”的工具。这相似于物理学与数学的区别:物理学研究物理世界的本质、现象:数学则是工具,专门研究抽象的数量关系。

由于不同类型的主体,其实践的“目的”不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不同。所以经济学应该按照主体的类型进行分类。主体主要有四类:个人、企业、国家、全世界。经济学相应划分为:个人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家经济学、世界经济学。

个人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人如何取得成功的理论。企业经济学就是企业经营学,是研究企业如何盈利、如何发展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已经研究得很深透,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国家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未引起足够重视,仅有19世纪的德国,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进行过研究,不过其方法主要采用历史的方法,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待我们深入地研究。世界经济学在当今的政治格局下无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目的原理

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到了该“正本清源”的时候。必须从“目的”出发进行研究,把“目的”作为起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经济学才能真正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而现行的西方实证经济学则犹如茫茫大海中的无头船。它总是试图去实证、预测、描述、模型化,其实意义都不大。因为它忘记了根本――实践的起点和归宿。

具体来讲,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1.弄清楚所要达到的“目的” 。2.在理论上弄请楚能够最优实现 “目的”的理想状况是什么? 这相当于从“目的”出发去推理一套方方面面的理想标准。3.用理想标准全面评价现状,发现方方面面的差距。4.采用系统化措施缩小差距,最优实现“目的” 。

2、叠加原理

此原理描述了主体获得成功的前夜,各种各样的因素,互相叠加,综合作用,促成成功。而在平时需要大量时间,做大量工作打基础,使各方面各层次发生微小的量变。虽然这种量变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是一种必要的积累,这些微小的量变终会叠加,综合作用,促成成功。不抓量变,质变就是空话,机会来临时抓不住。

在这些因素中,主体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真正能够做到“正确”二字的话,成功就会变得很容易,就是一、二个周期就能实现的事。之所以会出现“失败、失败,再失败……直至成功”的现象,就是寻求正确的认识及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反复,多个周期地试验、总结。

四、主体竞争学说

事实上各主体之间是一种有形的、无形的竞争关系。人跟人的竞争,企业跟企业的竞争,国家跟国家的竞争。

从这一角度去看“成功”、“失败”就会更清楚,更明白。大家都做得到,就无所谓“成功”;大家都做不到,就无所谓“失败”。“成功”、“失败”是相对所有的主体而言的。只有踏踏实实不断努力的主体,才能超越别的主体,才能抢占先机,夺取资源,不断走向良性循环,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五、浅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错误

1.西方主流经济学受到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坚持科学知识内容的客观性,排斥主体性,防止主体对客观认识的扭曲。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恰恰不能排斥主体性。相反,必须首先按照研究主体所站立场、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进行分类,并且将所要达到的目的作为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从目的制定规范,用规范评价现状,改变现状,最优实现目的。

只有这样,经济学才能真正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不明确立场、目的,经济学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2、西方主流经济学将国民经济系统作为自然系统进行研究。而实际上,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人造系统。整个系统可以人为地进行设计。这就是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同的根本原因。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工系统,就不能排斥主体性,不能忽视立场、目的,并且还依靠人的想象和构思。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系统,排斥主体性,强调客观性。

现在通行于世界的经济体制模式是由各种立场、各种目的的理论简单拼凑而成的,效率相当低下。

作者:陈勇 单位: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通讯地址:贵阳市沙冲南路31号 邮编:550002 电话:18984013289 传真:0851―2264532 邮箱:

上一篇:新时期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讨论 下一篇:消费者动机理论在选秀活动中的扩展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