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23 04:49:49

大班额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大班额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十分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大班额教学存在下述问题:班级规模大,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合作学习形式化,效果不显著;课堂管理乏力,常常顾此失彼;质性评价运用有限。改进大班额教学的对策主要有: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强合作学习实效;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发展;多方合作,增加学生受关注机会;开展行动研究,破解大班额教学难题。

关键词:大班额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8-0072-04

大班额一般是指人数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以上的教学班额。大班额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制约着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影响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编制了自编大班额教学现状的教师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开展了大班额教学现状的调查,以期为解决大班额教学之道提供依据。问卷客观题内容涉及大班额的教学态度、座位安排、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主观题旨在明晰教师对大班额教学的感受、困惑及思考。本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3~5月,调查对象为江苏扬州、淮安,河南周口,四川绵阳、苍溪等地部分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为89%。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一、教学现状

(一)尊重学生差异,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

调查显示,84.7%的教师认为“其所教班级学生的差异较大和很大”。90.1%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尊重大班额学生差异,针对性较强”。可见,教师能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在行动上考虑学生差异。

(二)座位安排较为合理,体现人文关怀

对“学生座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认为“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占21.3%,“较大影响的”占50.3%。在座位编排策略的选择上,21.1%的教师选择“学科互补型”,27.6%的教师选择“性格互补型”,27.0%的教师选择“成绩互补型”,24.3%的教师选择“能力互补型”。表明教师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安排座位时,有51.2%的教师考虑学生身高、成绩、纪律因素,将不同类型学生“适当交叉”。

(三)师生课堂互动,学生积极参与

对“在您的课堂中,您运用较多的教学方式是”(多选题),“讲授与问答相结合”占73.0%,“教师讲授”占57.3%,“多种方式结合”占56.6%,“小组讨论”占50.3%,“同桌交流”占45.6%。在教学过程中,61.1%的教师表示“经常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对于交流与互动的对象,38.0%的教师选择“与全班互动”,47.9%的教师选择“与大部分学生互动”。

(四)教学评价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评价主体参与方面,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吗?”,37.1%的教师表示“学生偶尔参与”,30.6%的教师表示“经常吸收学生参与评价”。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开始关注学生的多维动态发展,并逐渐成为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主要问题

(一)班级规模大,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调查显示,58.0%的教师认为“理想的班级人数”为30-40人,而对“您现在所教班级学生人数”,“50人以上”的占75.3%,可见,班级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想程度,大班额成为我国中小学不争的事实。如此班级规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学龄儿童基数庞大;教育设施设备资源不足,师资短缺;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学校班级严重超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优质学校。班级规模过大造成教师无法顾及全体部学生。70.1%的教师表示会较多地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多的学生中,“学习困难学生”占42.7%,“学习优秀学生”占22.7%,“性格内向学生”占19.8,“调皮学生”占14.8%(见图1)。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效果不显著

调查显示,小组合作“没有效果”的占0.6%,“收效甚微”的占18.2%,“有一定效果”的占67.0%,“效果明显”的只占14.2%(见图2)。为什么在大班额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失实效?大致原因为:学生数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秧田式”课堂座位常常难以实现“异质分组”,学习小组难以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迫于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升学压力大等诸多现实,合作学习有限。目前大班额合作学习存在形式化的倾向,实际效果欠佳。

(三)课堂管理乏力,常常顾此失彼

课堂管理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1]。调查显示,对于大班额存在的主要困难,认为“课堂纪律”的教师占66.3%,认为“课堂组织”的占62.2%(见图3),可见,大部分教师感受到课堂管理的压力,不少教师在问卷中写道“纪律维持困难”、“课堂教学难以完美实施”等语。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与管理很难兼顾,常常顾此失彼。

(四)质性评价运用有限

对于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只有11.5%的教师表示,所教班级“使用过档案袋评价”,大部分教师“从不或者很少使用档案袋评价”。其原因有:学校面临升学压力大,档案袋评价难以列入考虑之列;档案袋评价费时费力,迫于班级规模过大,难以顾及;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强合作学习实效

大班额孕育着合作学习的潜能,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大班额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第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安排座位,考虑前后座学生的差异(当然也可适当照顾学生的意愿),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第二,将合作小组提升到学习共同体水平。目前,许多小组合作水平较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优秀学生控制了合作话语权,而其他同学缺乏参与,成为“沉默的羔羊”或配角,致使合作学习收效不大。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小组的建设与指导,如建立基本的合作程序、规则,进行合理分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合作的规则、技巧,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运行,把合作小组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深度合作,提高合作效果。第三,精心组织合作学习。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主题,布置真实任务,模拟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学习内容难度适宜,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给予小组与个人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第四,重视课外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能囿于课堂,为了合作学习的深入与归属感、认同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形成,应将学生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对于那些课堂上讨论不充分、意见分歧较大、学生探索热情较高的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课余合作探究,并在课堂学习时汇报交流。

上一篇:把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践内涵 下一篇: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