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练好五项日常功夫

时间:2022-05-23 04:44:29

写作文练好五项日常功夫

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曾经写下《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今天我们仍能从中收获许多写作教学的真谛。叶老认为,写文章“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诚然,写作决不是考场上的事情。作文成在考场,功在平时,如果平时没有充分的准备,考场上就难以下笔。那么作文备考中究竟应下哪些功夫呢?叶老认为,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如果“平时心粗气浮,对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二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如果“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的,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定计划,写大纲,能写出推理明确的文章吗?”还有一种准备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如果“平时说话全是含糊其辞,似是而非,临到拿起笔来,即使用尽平生之力,还不是跟平时说话半斤八两吗?”叶老这三种“准备功夫”,实际上说的正是写作中生活、思维和表达三者缺一不可的道理,这正切中了作文教学的命脉。

叶老的这三个“准备功夫”具有普遍意义。针对高三考生的实际,笔者以为应侧重练好以下五项日常功夫:

一、练好“读”功,丰富写作积累,增强倾诉能力。即使是考场命题或命意作文,首先写作者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作文备考中,必须引导学生练好“读”功,学会从广阔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采撷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1)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读课本。中小学的几百篇课文是一座巨大的矿床,平时学习,我们主要是从语文的角度来解读它们的,其实,换个角度,它们又何尝不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珍贵写作素材呢。(2)引导学生留心各种练习题中的语料。高三学生常常要面对大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提供的语料中常常也包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3)引导学生课外读报。高三的生活较为枯燥,学习之余适当地读一读报刊杂志,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写作积累。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凭着一颗善思的心,“读”出平凡生活的好味道。日常练好这些“读”功,考场作文就有了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二、练好“写”功,多种形式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叶老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尽管日常的表达也需要准确,但书面表达的要求显然更高。我们在日常的作文面批中,常常发现不是学生想得不正确,而是说得不到位。其中当然有行文不严谨、太随意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不知怎么说,想说却说不清楚。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语言训练。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一个基本的量的要求。但实践中真正落实的很少,有些学校甚至除了考试就没有作文。平时缺少表达训练,考场中提笔当然感觉千难万难。要创设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地练习表达能力。内容上,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观察日记、思想日记;形式上,可以是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哪怕就写个三言两语,如生活抒怀、青春之歌,说说奥运吉祥物,谈谈神六飞天梦等等都行。作文备考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每天都动起笔来。只有让学生多样地写,轻松地写,才能写顺语感,写出才情。

三、练好“说”功,结合口语交际,训练辩证分析能力。叶老认为,“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与写作本质上是相通相融的,口语可作为训练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学生对写作往往有抵触情绪,而口头交流则感到自然贴切;另一方面,口语交际对于改善学生思维力低下的现实也很有作用。因为思想的成熟需要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而口语交际中的思想碰撞可以更频繁、更经常。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练习写作。不妨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口语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读报交流、热点话题讨论等等。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浅易的口语活动中,学生们交流了思想,明辨了是非,进而提高了思辨能力。

四、练好“改”功,在修改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修改。而不少学生缺乏的正是修改的功夫。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重量轻质”的现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都是低水平重复,缺乏修改,不见提高。要使学生明白修改是写作的一个必经步骤,没有经过修改的文章只能是半成品;修改是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不懂得修改就不会有提高。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作文面批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开设病文修改指导课,教会学生从文章立意、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来认真打磨自己的文章,可以设立文章“病院”,让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要建立“三稿入辑”制度,每一次写作练习,必须在一改再改之后,再把自己满意的文章抄写进自己的作文辑。真正练好了“改”功,写作自然会有进步。

五、练好“考”功,掌握考场作文的应试能力。考场作文与平时练笔毕竟有着许多的不同。一者它有明确的条件约束,在审题立意上有着较强的限制性;二者它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性,相较于平时作文要有更快的成文速度。时常见诸报端,一些知名作家也自称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考作文。因此,我们在作文备考教学中,不能不注意帮助学生练好“考”功,也就是要有良好的考场作文应试能力。这种应试能力的训练,可以是整篇写作,也可以是片段写作;可以是审题立意专项训练,也可以是提纲编写专项训练;可以是写开头专项训练,也可以是写结尾专项训练。但都必须严格限定好时间。还可以开展些应急训练,比如续写限时训练,提供话题、立意以及未完篇的大半篇文章,让学生在15分钟内补写完篇。又如纠偏限时训练,提供一篇作文,明确它有偏题的问题,让学生在10分钟内做些补救工作等。一些考生由于紧张,往往有卡壳现象,或偏题现象,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平时做一些这样的应急练习,不仅可以丰富写作训练的形式,也有助于考场应急,防患于未然。

作文备考,必须指导学生回到写作的根本上来,平时在积累、表达和思维上多下一些功夫,脚踏实地,扎实提高,杜绝投机取巧、舍本逐末,只有这样,考场作文才有保障。

上一篇:我们的十字架 下一篇:只为无悔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