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

时间:2022-05-23 03:57:52

贵阳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

摘要:贵阳乌当地区地质研究程度高,但缺乏对地质遗迹方面的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的查询笔者就乌当地区的地质遗迹进行初步研究,将其分为4大类13小类,分别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介绍。同时结合旅游开发利用,提出了走乌当特色旅游之路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贵阳乌当,开发利用

中文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Wudang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Guiyang

Wu Zhant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03,China,)

Abstract: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study in Guiyang when high degree, but lack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Through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material of the author inquires the geological relics local area of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which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and thirteen small classes, for all kinds of geological relics were review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walk the road of special tourism of Wudang.

Key words: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Guiyang Wudang,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一、前言

贵州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武国辉,杨涛,2008)。贵阳乌当地区是贵州大学地质实习基地,是国家级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许多著名的地质学家如丁文江、王曰伦、乐森、蒋溶等先后到此做过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李四光教授对该区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著有《贵州高原冰川之遗迹》一文。乐森、蒋溶及罗绳武教授曾在贵阳附近做过详细的地质工作并著有《贵阳附近地质旅行指南》及《贵阳附近地质构造》等文章发表。解放后,全国地质工作大规模的展开,特别是1965年以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逐渐展开,先后有不少单位及个人来此调查。通过几十年的地质调查研究,各方面的地质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然对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还没有学者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重要地质遗迹进行总结并简单的分类并描述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为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用资料。

地质遗迹资源

2.1、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

地质遗迹(Geological heritage)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遗产(武国辉,2006;章荣亮,朱创业,2008)。地质遗迹是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产物,有不可代替的天然性,所以任何人为或经人为加工后的地质体都不能称为地质遗迹。主要包括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特殊矿物岩石、典型地灾遗迹等(武国辉,2006;章荣亮,朱创业,2008)。目前学术界对地质遗迹资源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参照大部分学者的定义笔者人为地质遗迹资源是地质遗迹中具有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有用价值的地质体,是具有资源属性(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地质遗迹。

2.2、地质遗迹分类

目前地质遗迹分类的方案比较多,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案。国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其分为9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古生物景点工作组1993年对地质遗迹类型提出了一个按景点分为13大类的方案;美国国土局则把地质遗迹分为15大类,此外英国和其他国家及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案。国内:有《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自然保护区图说明、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等中提出有分类方案,国内的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少的分类方案,如陶奎元(2002)、范晓(2003)、郭建强(2005)等都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案。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地质遗迹的分类方法,参照乌当地区地质遗迹的特征及发育情况,将乌当地区地质遗迹分类4个大类,13个小类(见下表)。

贵阳乌当地区地质遗迹分类表

大类名称 小类名称 实例

典型地质剖面 地层单元 黄花冲组、乌当组

典型层序地层剖面 大洼-黄花冲奥陶系剖面

构造剖面 一碗水-赵家山花状构造剖面

古生物 古生物化石 牯牛潭组腕足化石、龙井组珊瑚化石

地质地貌 岩溶地貌 田坝头-写字台多层溶洞

冰川地貌 关山冰碛地貌

丹霞地貌 后所丹霞壁

峡谷地貌 渔洞峡

构造地貌 马鬃岭猪背岭

喀斯特古岩岸 黄花冲古岩岸

地灾灾害遗迹 古地震遗迹 高院砂岩墙

古泥石流遗迹 乌当大桥头泥石流沉积砾岩

其他 一线天伏流

2.3、各类地质遗迹简介

前文中已经对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下面就乌当地区各类地质遗迹进行介绍,并对部分地质遗迹的成因进行探讨。

典型地质剖面包括三类(1)地层单元(创名层型剖面):乌当地区创名层型剖面有4个组1个群(黄花冲组、龙井组、乌当组、马鬃岭组、高寨田群)。黄花冲组和龙井组是南古所在贵阳乌当黄花冲创名;乌当组系1965年原地质部泥盆系专题研究队在乌当雷打坡建立;马鬃岭组由乐森1929年命名的马鬃岭石英砂岩演变而来,1965年原地质部泥盆系专题研究队建立将其改称为马鬃岭组;高寨田群系乐森1944年在乌当附近高寨田所创。(2)典型层序地层剖面:乌当地区主要有4条即是大洼-黄花冲奥陶系剖面、鸡岭志留系剖面、豹子窝-母猪洞志留系剖面、田坝头-写字台泥盆系-下石炭统剖面。(3)构造剖面:区内有3条较好的构造剖面系一碗水-赵家山花状构造剖面、大洼垃圾填埋场对冲式构造剖面、农机中心褶皱断层关系(褶皱相关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复杂构造剖面,此外大洼垃圾填埋场的大洼背斜核部阶段状正断层的地堑组合也是区内良好的构造剖面之一,还是区内喜马拉雅运动及喜山期断层复活的证据,但是应为长期的垃圾填埋,已经不能进行全面观察。

古生物:由于区内地质工作程度高,长期的地质工作发现了不少的古生物化石。中奥陶统牯牛潭组的腕足类化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中下奥陶统黄花冲组顶部(龙井组)生产大量的珊瑚化石,有贵阳乐氏珊瑚、罗氏孔壁珊瑚、贵阳原榍珊瑚、黄花冲似网膜珊瑚、乌当日射珊瑚;泥盆系蟒山群乌当组马鬃中华瓣甲鱼,马鬃岭组的中国沟鳞鱼,这些鱼类化石的发现对乌当泥盆系的发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地质地貌大类在乌当地区可以分为6个类型(1)岩溶地貌:乌当地区岩溶地貌发育,有溶沟石芽、落水漏斗、田坝头一带还可见多层溶洞。(2)冰川地貌:乌当地区冰川地貌主要是冰碛地貌和冰蚀谷,冰碛地貌主要分布在关山村后,冰蚀谷位于大关口。关于冰川地貌的真假还存在争议,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3)丹霞地貌:区内丹霞地貌系由白垩系惠水组河流及湖泊相沉积的砾岩、角砾岩形成,有丹霞壁、丹霞洞等丹霞景观类型,在后所、乃坡冲、大桥头、睡人山等地发育较好。(4)峡谷地貌:区内峡谷地貌发育,主要有鱼洞峡和情人谷。渔洞峡在一线天附近发育最好,渔洞峡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旅游;情人谷也已经开发得初具规模,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5)构造地貌:乌当地区构造地貌发育,如一碗水的断层崖;大麻窝、小麻窝附近地形为串珠状洼地;大小关口以南,马鬃岭等地的猪背岭。(6)喀斯特古岩岸:古岩岸是一种古地貌类型,区内黄花冲志留系古岩岸是全球第一个报道的志留系古岩岸,同时是世界少有的古岩岸之一。

地灾灾害遗迹,乌当地区不仅发育有现代地质灾害遗迹,还有古代地质灾害遗迹的存在。(1)古地震遗迹:奥陶系湄潭一段上部常常可以见到以砂岩墙、砂球、饶曲等古地震的标志,是典型的古地震遗迹。(2)古泥石流遗迹:白垩系惠水组陆相沉积中有大量冲积-洪积的砾石,其中部分为泥石流沉积的产物。

其他类型:由于有一些地质遗迹在乌当地区没有独特之处,或不具很大的意义所以笔者统称为其他类型,如石英砂采矿场,一线天的伏流、蟒山群中的都匀式铁矿等。

三、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将旅游业培养成贵州的支柱产业将是贵州的发展方向,现在贵州的旅游业正在走上持续、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得快车,尽管现在旅游业已经为贵州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但始终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贵州旅游业要能很好的发展并经久不衰必须走一条特色的旅游之路,首先应该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特取胜、以质取胜”(武国辉,杨涛,2008);其次改变对地质遗迹的解释方式从以往的神话传说、虚渺故事改变为人文艺术加科学认识。乌当地区的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应该结合贵州的旅游发展的总体发展方向与乌当地区的自身特色走自己的特色旅游之路。走乌当地区特色旅游之路,加强对乌当地区地质遗迹的开发对贵阳中心旅游区的建设意义重大,对乌当地区的旅游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一、以科普教育为核心,以宣传地质知识为特色;二、走看美景做学问的观光与研究结合的道路;三、保证质同时保证量的道路。

贵阳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以总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开发利用价值大为特征。本文初步的对其4大类13小类进行介绍,提出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希望对乌当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用的资料。

致谢:感谢文中所引用论文(书籍)的作者,感谢贵州大学毛家仁教授、何丰胜教授在野外工作期间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武国辉,等. 贵州地质遗迹资源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

[2]武国辉,杨涛. 贵州地质遗迹资源旅游开发及其管理建议 [J] . 贵州地质,2008,25(2).

[3]武国辉,杨涛. 贵州地质遗迹资源需求分析 理论与当代[J],2008,(9).

[4]章荣亮,朱创业. 四川苍王峡景区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及开发构想 [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通用变频器对普通三相异步电机的影响 下一篇:浅议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技术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