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23 02:19:28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国家振兴物流业9大重点工程的提出,使得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越来越受瞩目。文章主要对2005年以来学者们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做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按照研究视域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从经验分析到理论推演、研究机理等不同方面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国内外学者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方面提供思路。

关键词:物流业;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nine key projec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logistics and other industr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otable. In this paper we will show you the research of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al which has made since 2005. To summarize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different aspects, research result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from macro to micro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theory to the experience and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The paper is aimed at be able to provide ideas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logistics and other industry.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other industries; linkage development; research overview

随着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物流业发展8项配套措施的提出和实行,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期。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工程作为国家振兴物流业9大重点工程中的一项,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按照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机理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综述。

1基于不同视域的研究

1.1基于宏观视角的研究

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最早始于从宏观视角,近年来,学者们在此方面取得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

王海龙(2011)[1]以安徽省供销社现有物流企业作为切入点,从供销社系统内部对物流的需求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在供销社系统内部物流与其他涉社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指出在供销社系统内部推动“双业联动”势在必行。

王军和曹丽新(2012)[2]指出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是制造型企业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的需要;而与制造型企业联动发展则是物流企业优化物流市场和优化供应链的需要。为推动两业联动的更好发展,政府应在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创造完善的政策环境;行业协会应发挥渠道建设的作用,以使两业能够实现充分的沟通与衔接;制造型企业应更新观念,开启并顺应物流外包时代;物流企业应不断提升增值性业务服务能力,积极融入供应链。

仝新顺和吴宜(2009)[3]在分析制造业物流现状时,发现物流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已经逐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制造业。因而从宏观角度提出要想实现物流业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必须实现资源整合,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以促进信息共享。

计东亚(2011)[4]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以工业总产值(MGDP)代表制造业发展水平,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PSER)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系统地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相关性模型,最终得出物流业每实现增加值提高1%,可以拉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3865%的结论,并且也得出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发展和增长同样具有正向的刺激和促进作用的结论。

苏秦和张艳(2011)[5]使用基于OECD统一编制的各成员国1985、1990、1995、2000、2005年投入产出表,以G7国家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1)从绝对发展速度来看,中国物流业处于快速扩张期;(2)中国物流业中间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超过70%;(3)我国物流业中间投入率大于50%,“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的产业特征明显;(4)目前,大多数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处于非均匀融合状态。并提出促进两业融合均匀发展的对策建议,如:提高制造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优化、协调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的供需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以上学者虽然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物流业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内在关联、联动现状、联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1.2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

随着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微观的视角来分析联动发展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尤以对某一区域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成果居多。

陈成栋(2012)[6]通过对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生存状况与民营制造业物流需求情况分别展开问卷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民营制造业仍然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构建自有物流体系,而与此同时,民营物流业则在期待着能与制造业展开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说明两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仍面对诸多阻力,“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普遍存在。

隋博文和傅远佳(2013)[7]结合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的区位优势,指出保税物流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其他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唯有坚持可行性、开放性、经济性的发展思路,才能确保保税物流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科学合理和运行高效,并具体提出了竞合竞争、战略联盟、社会分工、委托等二业联动发展模式。

苏秦、李永飞和张艳(2011)[8]立足陕西省的现状,通过使用DEAP VERSION软件,结合应用C-D生产函数法、聚类分析法、DEA差额变数法、关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分别对陕西省物流中间需求、物流效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

韩永彩(2011)[9]同样以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新经济地理学作为理论研究工具,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独特的地理优势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出应突出抓住北部湾港腹通达性强、三次产业结构差异性大等优势来提升两业联动发展水平,同时提出要充分利用产业联动发展所带来的机会,扩大经济规模,减少重复建设,加强海港河港互动,扩大市场规模并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

以上学者都能结合一定的区域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从相对微观的层面研究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成果较为丰硕,针对性强,这为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参考。

2基于不同方法的研究

2.1基于理论推演方法的研究

物流管理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理论推演方法是学者们在物流管理领域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少学者基于理论推演方法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林国龙(2006)[10]立足于对长三角地区,通过对本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指出物流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和行业一体化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而加快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可以快速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由内生增长型向外生增长型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国际贸易总量水平迅速扩张,对物流业的需求总量也进一步增长,物流业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产业形成了较好的联动发展局面。最后有针对地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产业优化、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政策等。

张传玉、孙文军和李辉(2009)[11]立足于日照市“工业强市”的发展背景和日照临港工业发展实际,首先对日照的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当前影响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陈旧的观念和制度、物流业发展的薄弱性以及两业间沟通衔接的缺乏,最后提出要想发展日照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需要改变落后的物流理念,鼓励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物流业发展创建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提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等策略。

高晓红和俞海宏(2010)[12]使用对宁波80家物流企业和60家制造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结合宁波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在当前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外包意识加强,物流区位优势明显的良好形势下,物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动发展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大而全、小而全”这种落后运作模式的制约,加之制造企业面对自营物流的高昂退出成本,要想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进一步联动发展,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依托产业集群、优化物流市场结构等策略的实施。

谢涛和刘信华(2012)[13]根据钦州港大港口、大通道、小产业、小物流的发展特点,利用SWOT工具对钦州港面对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制造业发展对两业联动的重要性,并确定了大物流小制造类型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方向。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将钦州港大榄坪物流加工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与其他产业的不断融合,以期能够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郑红玲和韩志新(2010)[14]根据唐山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了在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基础比较雄厚的背景下,由于物流行业相对散、乱、小,很难匹配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指出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是企业经营的需要,是供应链管理的必然。同时指出,目前在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联动过程中,尚存在观念落后、制造企业自营物流比例高、两业联动在物流市场上供需不太协调、两业在产业规模与结构上差异明显、不同行业物流需求难以对接等问题。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两业联动的政府平台;推进制造业基地与物流基地协同发展,强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专业化物流满足制造业差异化需求;协调供应链,互动发展;信息技术先行,助推两业联动;推动复合型人才联动。

上述研究理论推演方法,立足于不同类型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并针对联动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2基于经验分析方法的研究

当前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中定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优秀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开始对物流业与制造业开展相关量化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

王璐、沈盟和高艺(2013)[15]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都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采用灰色关联算法,对成都市当前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全面性、可获得性后,选取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外商直接投资额、工业社会从业人员、工业用电量、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为制造业发展指标,选取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率、等级公路里程为物流业发展指标。引入灰色关联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计算其关联矩阵后发现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个系统协调度表现出明显波动,说明成都市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相互协调的紧密性和动态性并不是均衡的,存在着协调性的内部不均衡性。最后给出发展建议,认为政府、行业协会等应发挥作用,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李继云和孙良涛(2013)[16]考虑到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不能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做出严密说明,使用了VAR模型对云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消除指标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并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首先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然后使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变量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模型具有比较好的拟合优度。然后,为了弄清楚谁是谁的变化原因,对结果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云南工业增加值和货物周转量之间存在一种单项的因果关系,联动性不强。作者紧接着对VAR模型做了脉冲响应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WL(云南的物流业)对LGY(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小,长期来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随后,作者又用方差分解分析了VAR模型的动态特征,得出了与脉冲响应分析一致的结果,此处不再赘述。最后,作者提出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应打造好平台使得更多的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联手,优化升级供应链。

此外,陈丽平(2011)[17]也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西物流产业联动进行了研究,并建议加大物流业对各产业的渗透力度,大力发展对台农业合作贸易,政府出台措施扶助物流业健康发展等。

李敏和张圣忠(2010)[18]也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进行了关联度分析,认为陕西制造业结构欠合理,发展模式尚需完善,物流业发展水平不足。并提出政府加快建设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推动制造业物流服务社会化,物流企业需要创新等建议。

在查阅资料中可以发现,关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经验研究成果有很多,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分析理论也有很多,其中上文提到的灰色关联法、Granger因果分析法、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法是最常见的几种理论。而涉及到的分析软件主要有Eviwes、SPSS等。

3基于联动机理方面的研究

近几年,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成果均较多,但在定性研究中,有关联动发展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只有少数学者涉入。

陈蕊(2013)[19]认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的主要途径是生产制造业的物流外包活动,而产生这种活动的最根本驱动因素在于生产制造企业的高物流成本问题,生产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基本需求和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的目标,在客户服务和物流成本存在“二律背反”效应的情况下,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制造业企业会更趋向于选择物流外包。

王艳玲(2011)[20]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区域物流整合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力。

刘丹和王建(2011)[21]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是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并提出物流业应该服务本地产业集群,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物流服务。

以上学者对产业联动机理的研究虽然角度不同,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物流业和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转第50页)

上一篇:基于顾客服务水平的物流网络优化问题 下一篇: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校企育人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