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保险软肋还在

时间:2022-05-23 01:01:41

中资保险软肋还在

日前,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被禁买A股,似乎使中外资保险公司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中资保险公司不必再担心由资金使用差别而导致竞争力落后。其实,问题没有这样简单。上海友邦持有A股风波,再次暴露出中资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的软肋。要知道外资保险还能够利用QFII机制,由境外的母公司来持有A股。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其进入市场的门槛是,要求境外保险公司的经营保险业务达30年以上,实收资本不少于10亿美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

由于《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要求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且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可以预计在华经营的外资保险机构的母公司,大部分都符合作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条件。上海友邦被禁买A股,而美国友邦可通过QFII机制买卖A股,中资保险公司仍将在资金运用上"力不从心"。

那么,中资保险何时拓宽增值渠道?

证券市场确有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股利回报较糟的国内证券市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投资的稳定回报率偏低。然而,上海友邦持有A股,间接说明了保险公司对直接投资A股市场的需求。在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允许直接入市买卖A股,与仅仅获准间接入市投资,两者的投资回报还是有一定差异的。特别是2002年下半年以来,国债、企业债券等主要金融投资品种的收益率普遍走低,保险公司更加希望通过直接买卖A股来寻求资金增值。而若中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软助长期存在,将不仅拉大与外资保险公司间的实力差距,而且不利于保险品种的创新。

中国保监会截至2002年11月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已达2737.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78.55亿元,增幅47.26%。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上年全年,2001年全国保费收入为2108.35万元。在2002年以来的2737.71亿元保费收入中,中资保险公司收入2696.68亿元,同比增长47.42%;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1.03亿元,增幅为37.22%。可见,中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压力明显超过外资保险机构。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让中资保险公司也享有外资保险机构曾经有过的超国民待遇呢?在《保险法》修订未见突破的情况下,中资保险公司只能寄希望运用《保险法》规定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在适当的时候灵活拓宽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渠道。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民营银行准入不宜缓行 下一篇:工业经济进中促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