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中学化学教学

时间:2022-05-23 12:52:03

如何优化中学化学教学

摘 要: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除取决于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和改进,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是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就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二、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①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②巩固哪些知识?③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④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⑤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各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基础上,能利用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并进一步解释元素的性质;③运用“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④能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自觉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三、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的开始,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核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看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问题设计。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针对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练习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高于课堂练习。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四、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优化教学过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师应运用此教学方法,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联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认知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启发和诱导,最主要的是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教材。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种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包含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教育智慧,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工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上一篇: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