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务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3 11:52:45

关于任务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是学生的学习顾问,有时教师会从前台退到幕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更新观念,把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转向语言技能目标

在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呈现的单词、句子、语法、课文、语言习惯用法等内容,形成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课下背笔记、考试完全忘记的现象。学生靠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很快会被遗忘,更谈不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以交流为主导的英语教学则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培养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依据教学大纲、学生的需要和教材实际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每堂课以话题为主轴,以语言实践为主线,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与他人一起进行对话、讨论或解决问题,以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外语素质。

二、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而设计的良好的导入方式,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和教师思维进一步拓宽,做到教学相长。如何导入英语阅读课是一项需精心设计而且实行难度较大的教学艺术。正如高尔基所说,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从而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在今年的教研组观摩课中,有这样的优秀导入。课文讲解的是伦敦的地铁,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老师播放了伦敦8分钟表演的其中一段(时间是一分零六秒),就在这段简短的视频中向同学们展示了伦敦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如:a telephone booth伦敦经典红色电话亭;hackney carriage伦敦的黑色出租车;Double-decker Buses伦敦的红色双层大巴。老师问学生:What other representatives does the city London have?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段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原有背景知识,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冲突,是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

三、精心设计,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如何根据情境创设要求,利用多种办法,合理、恰当、自然地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是交际情景教学法的关键,这也正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能从听说读写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是今后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英语情境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他教学法的弊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情境教学,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认为与学生无法进行英语交流的不良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善。

四、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过程英语化

全英语授课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学了多年的英语了,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开口说话,形成一种“哑巴英语”的状态,或进步很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孩子学习英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哑巴式英语,实际上与我们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英语教师队伍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用汉语授课。本来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语言环境,如果连英语课堂都变成了汉语的环境,那么,学生就更缺少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了。所以说,英语教师上课一定要尽量多使用英语授课,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说英语的机会。教师以标准的英语组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语音、语调的机会。开始,学生可能听不懂,不习惯,这时教师就要辅以动作、表情或适当解释,要尽量避免使用汉语;也可以在开始的阶段放慢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容,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英语解释段落。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沉浸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他们会不自觉地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谈,从而从一开始就帮助他们养成一种用英语听、说的习惯。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并且有益于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作者简介:张金兰,女,生于1976年,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议七年级英语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下一篇:学习新课程标准,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