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背景下教师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环境

时间:2022-05-23 11:48:40

主题活动背景下教师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环境

实录

在以往开展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最……的树?”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回忆自己曾见过的树,讨论渐渐热烈起来。

“我见过最大的树就是我家小区的梧桐树。”

“我见过最细的树是柳树,它树干细细的。”

“我见过长有许多毛的怪树。”……

谈话后孩子纷纷画起了自己见过的树,有的孩子还奇思妙想自己设计心目中“最……的树”还给树取了名字等等,看来这次的活动开展的还算顺利。可是一周过去了,各个活动区的孩子仍在操作着相同的内容。

“树有什么用途?”老师只能提出新的内容。

“树可以绿化环境,美化我们的城市。”

“树可以保护大自然。”

“树可以制作木桌子、椅子。”……

开展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这都是在老师的预设下开展的活动,哪有孩子的自主探索。结合老师的观察后我们回顾以往班级开展的活动,只关注了老师要教什么,忽略最重要的孩子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却忽略了幼儿的感受与参与,忽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支持性环境的创设应着眼于幼儿的整体发展。

我们应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环境呢?首先,是对支持性有关概念的学习。支持性环境一方面是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等支持孩子的发展(物理环境);另一方面是指活动中平等、互动、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支持孩子的发展(心理环境)。支持性环境较以往传统观念中环境创设之间有所转变:变装饰性环境为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变固定性环境为富有弹性的环境;变高结构的材料提供为低结构的材料等。通过对支持性环境相关概念的学习,我们要转变观念,关注幼儿的需求,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使幼儿与环境保持积极地接触和有效的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一、尊重幼儿的不同兴趣,创设温馨、开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环境。

合理规划活动室空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区域内容,科学地安排活动区的位置,营造开放的空间,便于幼儿自主的选择活动方式和学习内容。温馨开放的环境能使幼儿在享受环境的同时,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幼儿对喜欢的事物和材料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探究活动。

1、营造舒适、开放的物质空间,让幼儿自主学习。

结合主题活动在班级中开设“秘密树屋”:这是一个对幼儿来讲私密性比较强的地方,孩子们可以“避开”老师的视线,悄悄地和好朋友讲述自己的故事,温馨的环境,舒适的背垫,用大纸箱、藤蔓、轻纱装备成“树屋”的感觉,不仅给幼儿释放心情留一个空间,而且成为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窗口,成为生成教育活动的土壤。

2、创设物化目标的环境,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主题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去观察大树,有孩子发现树会掉叶子,通过孩子们的积极讨论,我们对树有了更深的了解,所有的树到秋天就会开始慢慢的落叶,到了冬天很冷的时候叶子就会掉完。但有的树掉的叶子却比较少,榕树就是。讨论越来越热烈,随着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马上发问“你知道树为什么会落叶呢?”孩子们都大胆的回答,说:“起风就有落叶,天冷就会落叶,”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天气变冷了,大树需要储存能量,就要把自己的叶子丢掉,在春天的时候用储存的能量又长出更好枝桠。孩子们对于树的关注更多了,老师为孩子提供了很多关于树的书,如《爱心树》、《一片叶子落下来》等。孩子们对《爱心树》这个绘本故事很喜爱,觉得树很可怜,树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很伤心。故事感染孩子,也让孩子们知道了没有树我们会很伤心,由此发出了很多关于“如果没有树”的想法。结合孩子的这一想法将目标物化于互动墙饰中,让墙壁会“说话”,我们又生成了新的活动“护树小卫士”,孩子想到了各种各样保护树的方法,他们将这些想法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制成展示墙,自制小书让幼儿获得如何保护树木和爱护树木重要性的有益经验。

二、尊重幼儿活动的需要,创设放松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是主体主动活动的过程,儿童是通过自行操作去建构知识的。”要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能自由操作的各种材料。为幼儿创设适应各种需要的活动区域,并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1、关注幼儿的需求,营造主题的学习气氛。

在《拜访大树》主题活动中,有幼儿提出:“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大树制成的。”孩子们对“树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一话题很感兴趣。孩子纷纷回去查资料,找到许许多多有关“树可以用来做什么?”的知识。其中,树可以造“纸”,激发了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孩子开始进行激烈的讨论,有的孩子认为树不能造纸,但有的孩子坚持说:“我家大人告诉我,树可以做成纸。”于是,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请孩子们回家一起查资料,看看树是否真的做成纸……结合孩子对活动的需求在班级中开张图书吧、资料收集区,图书吧摆放大量相关主题的图书,以及幼儿自己制作的小书,在资料收集区中,让幼儿改变以往学习模式,在活动前先主动收集相关的主题资料,将幼儿收集的大量资料呈现出来,供幼儿相互学习。几天后,孩子果然带来了自己查找到的各种资料,我们把这些问题和查找的资料制作成问题墙,孩子们看到问题强上自己寻找的答案,很满足。结合这一话题的生成,孩子对主题更有兴趣,有孩子感叹到:“我们要是也能造纸该多好。”发现孩子的又一兴趣点以后我们开始了“纸的加工厂”活动,孩子们收集各种可以自制“纸”的方法,在和孩子们一起的分享交流中,我班的孩子决定用报纸作为原材料,把报纸撕成小碎片泡在水中,将其泡成纸浆后添加乳胶漆,晾晒后成为二次加工“纸”。孩子们对自己生成的活动相当有兴趣,获得很大成功。孩子想把自己的制成的“纸”制作成其它作品,因此,结合孩子的需求“纸的加工厂”游戏区就诞生了。

2、随着主题的发展,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环境。

教师在预设的主题活动中,鼓励幼儿新发现,生成“纸的加工厂”游戏区,在加工厂中为幼儿提供成品和半成品、不同层次的材料去满足不同的幼儿,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获。孩子们制成的纸艺作品越来越多,孩子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孩子提出:我们把纸艺作品放到超市去卖吧!于是,班级又在孩子的愿望中开设了“棒棒超市”。

三、教师与家长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环境。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应只把眼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和环境的创设上,教师更要注意创设满足孩子需要的环境,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宽松环境。即通过教师、家长家园配合为孩子的探索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主题活动中开展的“茶舍”活动,孩子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老师引导下发现有一种“功夫茶”,“功夫茶”立刻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结合家长资源,我们把小型茶舍扩大,里面提供了家长带来资源共享的各种茶具。我们还请到精通这方面的家长到园作家长导师入课堂,通过家长导师使我们老师和孩子都了解到许多功夫茶的信息。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们发现这么多新奇的事物,很快就投入其中。

综上所述,教师应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满足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情景性环境中学习,使幼儿获得有利于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经验。

上一篇: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下一篇:成都:3年内将建1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