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时间:2022-05-23 10:50:21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三个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浅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并试着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

一、中学物理课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操作性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两条内容: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难以把握,给教师在实施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但就目前的高中教育而言,并未完全扫除应试教育之风。学校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家长乃至教师最关心的不是成绩所反映的问题,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本身。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试卷上难以考查,为了能使学生考高分,这部分内容只能被忽略。

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形同虚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没有成为课堂中的演员,自然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

二、落实高中物理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探索与思考。

1.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充分研究教材,挖掘课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素材。

首先,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素材。例如:在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伽利略其人其事,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分享各人对伽利略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就体会伽利略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应该实现多元化,评价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平等成员的身份参与评价,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和协商。同样,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他们一起体验乐趣、感受忧伤。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有论者将其概括为:等级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学习表现相结合;调查与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改变了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惟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做法。只有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才能回归课堂。

3.转变的教功式,建立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式教学。《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

上一篇:德育能加强班集体的基础地位 下一篇:信息技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