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23 08:28:11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安全稳定形势日趋严峻。而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和模式已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现代化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重新审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便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预防、打击犯罪,维护治安,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所谓安全教育,是指高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对全体大学生的品德、思想意识、认知与行为、身心健康等施以相应影响,使其获得与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等相关知识、信息、经验,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一种有计划的规范性教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日趋严峻。而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容观点陈旧,教育方法、手段单一,致使安全教育理念严重滞后,安全教育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重新审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

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讲,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大学期间也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最佳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隐忧,校园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是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2.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技能、素质和安全责任的人不能称其为全面发展的人。

3.贯彻“依法治校”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的基本体现。同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校园维护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学生这个校园主体的参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弱、防范技术能力的高低、安全法律知识的多少、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等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治安和秩序,关系着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也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与管理规定,每年也都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板报、横幅等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明显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造成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主要表现在:

1.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教育理念仍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认识不到安全教育的功能,认为其可有可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大安全观,致使安全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很多高校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课程教学体系,大多是由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安全教育缺乏深入性、系统性,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3.安全教育内容枯燥、老化,没有体现时代性

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话题,导致学生往往把安全教育当作任务来完成或当作“唠叨”而充耳不闻。很多高校对学生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自防自救、应急逃生以及个人与集体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比较缺乏,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与防范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遇到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时,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安全教育的手段陈旧、落后,实效性不够

目前,各高校安全教育多采取集中授课,展板、报纸宣传等传统方式进行。这些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由于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产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势必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发展。

5.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安全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只能做具体工作,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正是由于安全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造成了安全教育内容枯燥、老化,教育手段陈旧、落后,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

同时,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的安全素质普遍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如缺乏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一些学生因为经受不住社会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导致违法犯罪。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改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加大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置于学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建立健全由校领导负责,学校党务、学工、保卫、教务、团委以及各院系等统筹兼顾的领导体制,具体实施和全面负责安全教育工作,规划和制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另外,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加强师资、研究队伍建设,确保安全教育课时充足、理论更新及时、教学内容丰富,形成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

2.规范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教育离不开管理,规范的管理本身就能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把高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统一起来,重视抓安全管理工作。第一,高校要切实履行维护学生安全的职责,加大投入,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措施,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要制定、完善和落实各种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及相应的岗位职责,把学生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到岗;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必要的安全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学校的安全管理要体现以“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原则,要依据学校的实际,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体系。相应的制度规范要能落实到学生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大学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系统工程。为此,要调动一些积极因素,动员学校各方力量关心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党务、学工、保卫、教务、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和各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辅导员、班主任、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3.更新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观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多彩才能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回顾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长期围绕着国家领土安全和利益、对敌斗争、军事威胁等“传统”的安全观开展教育活动。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全观在内容上已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的新的安全观的演变。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安全教育要形成“以安全知识教育为基础,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要求”的教育内容,从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学生安全出现的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相结合,以预防人身伤害、预防违法犯罪、预防心理危机、预防网络成瘾、保障人身安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不断内化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行为能力。

4.改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应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为重要支撑”的教育方法体系。课堂教学主要以系统的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宣传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橱窗、校刊、校报、张贴安全警示牌、图片展等进行安全教育,特点是形象直观,印象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党团组织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参观、安全演练、主题活动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学生思想。

除以上方法外,高校还应该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媒体和声、光、电等技术以及开辟学生安全教育网页等方法来进行安全教育。在新时期,特别要注重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媒介开展安全教育,积极发挥网站、博客、BBS、电子邮件、手机等新载体的作用,着力构建多渠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5.加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基础。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与政治敏锐性,提高他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与责任心;要对他们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安全教育研究;要从工资待遇、职称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这支队伍适当的关心,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

当前,学生安全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滞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靠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不断复杂化,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针对当前形势深化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第一,要加强对学生安全和社会形势预测及对影响学生安全因素分析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使安全教育处于主动的地位。第二,要拓宽思路,从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考虑,结合安全形势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效性等问题,以推动安全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新特点,要特别加强对学生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和网络信息使用方面的新问题,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湛.全国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67-71.

[3]裴劲松.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75-76.

[4]张畅,李汉军.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J].教育,2008,(20):46-47.

[5]黄红球.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1):6-7.

[6]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40-43.

基金项目: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项目批准号:08WD2211)。

上一篇:试论日汉互译中的谚语分译与合译 下一篇:课内外结合,使知识传授与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