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制度

时间:2022-05-23 08:23:45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制度

摘要:本文阐明了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的现状,探讨了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加强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加强;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74-01

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是党和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各类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支出,具有政策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它的有效使用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各类企业能否得到良性发展的问题,因此,强化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我国政府扶持企业资金种类繁多,目前除额度较大的中央专项扶持资金有专项审计调查或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外,很多专项资金一般只在下级决算审计时会波及其皮毛,没有形成严密的审计监督制度,甚至游离于监督之外。目前在审计中发现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存在以下问题:(一)立项缺乏科学性。受不当政绩观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的部门领导为了争取中央及省的专项扶持资金,在项目立项上,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市场实际和项目的效益情况,一味地争取资金,盲目申报项目。(二)配套资金缺位。国家在下达项目计划时,均要求地方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得到项目,就承诺配套,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配套资金大部分不足,导致项目概算不足、资金规模留有缺口、项目建设工期拖长,形成“胡子工程”。(三)使用管理不规范。1、挤占挪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资金主管部门利用其管理资金调度、拨付的便利条件,以“前期工作费”、“业务费”、“培训费”或将一些与资金相关的检查、接待等变相在该项资金中列支。2、企业存在虚报工程支出、转移专项资金现象。资金使用单位为完成概算投资,应付上级检查,或虚假列支并未实施的建设内容,或多报工程建设量及投资额,以达到其转移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的目的。3、企业随意调整项目计划、建设内容、工程概算。审计发现部分资金拨到企业后,就和其他资金混在一起,未能按原计划使用,而是用在其他某些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虚报项目、骗取资金的问题。

二、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存在的难点:(一)审计深度、广度不易把握。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繁多,除大中型企业外,还涉及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必须深入到项目企业进行审计,才能发挥“免疫功能”。而审计部门则受人力、时间、责任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只能采取抽查方式,抽查项目时一般根据资金量大小而定,不一定能代表整个项目情况,审计的深度、广度不易把握。(二)审计目标不易实现。虽然对专项资金要求必须专户存储,但通过近几年对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的审计发现,这种管理办法不能有效解决贴息资金的管理监督,加上有些私营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很难核实到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审计目标不易实现。(三)审计处理难。企业专项资金审计处理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违纪问题处理难。审计查出的问题,既涉及主管部门利益,又涉及企业内部职工的群体利益,既有管理部门,又有分管领导的行政干预,造成责任追究难。二是审计结果落实难。近几年查出的企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除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之外,往往与决策部门有直接关系,造成审计决定落实难。三是审计信息反馈难。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结果须先征求当地政府的同意,才能上报,审计的真实情况往往不能及时向上级反映。

三、加强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审计的对策:(一)把好事前决策关。重点监督“专项”的立项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为争资金、争投入而脱离实际,不讲效益的主观立项和假立项,认真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环节。1、检查程序的履行情况及相关文件,审查项目的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确实可行,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是否规范、有效。2、对招投标文件、评标办法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核。3、对项目的现场进行勘查,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年度计划组织建设。(二)做好事中执行关。重点监督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得到专项使用,有无巧立名目挪作他用,专项资金是否得到节约使用。1、审查中央和省级、地级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情况。摸清专项资金的性质、主管部门、来源渠道、构成及具体用途等情况。2、审查资金实际拨付和到位情况,有无截留、挪用、滞拨等问题。3、审查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账专户管理,资金有无改变或扩大开支范围的问题。4、审查地方配套资金是否与专项资金同步到位。5、审查与专项资金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措施的健全性及其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审查内控制度健全性、有效性,核查专项资金在使用等环节内控制度发挥的作用。(三)看好事后结束关。通过对项目开展绩效审计,检查项目资金及项目本身所预计的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是否得到实现。1、审计经济效果,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判。评测是否增加了财政收入。2、审计环境影响,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完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判。主要审计该项目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加公共福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加社区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对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作用以及对提高本地区竞争能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3、审计社会影响,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判。主要是审计提供就业情况。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机关,只有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审计系统的服务效应。所以我们要通过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关注各类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敏锐地发现风险和隐患,更好地为政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审计支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审计局

参考文献:

[1]《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于文国《当代审计》2008年第2期45-46页

[2]《完善企业财政补贴审计制度》申香华《中国财政》2008年14期77-78页

[3]《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家义《审计研究》2009年第一期3-11页

[4]《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温州市审计局《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

上一篇:浅析基础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之要点 下一篇:浅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