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拿起锄头的人

时间:2022-05-23 06:58:27

世界各地拿起锄头的人

英国:英国人是个乡下人

最先对城市感到厌烦的是英国人。由于工业化进行得最早,城市化水平高,因此“归乡潮”出现也最早。英国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乡村野趣的。

无论居住在英国哪一个城市,只要来到城市边缘,就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就会感受到仿佛置身于偌大的公园之中,其实这就是英国的乡村。

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是英国人渴望的心灵家园。青壮年时拼搏于都市,赚足了钱,在乡村买个庄园或别墅,这是英国人一生的追求和目标,是永不褪色的乡村情结。

美国:一人务农一人上班

美国人更实际,他们直接挽起裤管去下田,并从中获得不菲的收入。但是,美国家庭并非夫妻双双回归田园,一般都是把家搬到农村,一人务农,一人回城市上班。

在美国东北部和加尼福尼亚州,城里人务农越来越热。一是由于正在流行的“自产自食”运动,二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农贸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间大幅增加。

按照政府部门的定义,从事农业工作不满10年的农民被称为“初级农夫”。以此计算,美国目前约有45万余名“初级农夫”。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同那些真正的农民相比,这些“初级农夫”不仅不需要接受联邦政府的补助,还多为受过高等教育并有其他工作经历的人。但是他们的不足也很明显――农业知识较少,耕种的农场面积也较小。因此,各种农业技术课程在美国深受欢迎。

德国:农村房价不比城里低

德国的农村和城市在基础设施上没有多大差别,且自然环境优于城市,所以富人大都住在农村。而且,尽管德国也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但德国农村的人口并没有过多流失,其原因就是德国的郊区城镇一直都吸纳了大量人口,发展也与城市齐头并进。

这也造成了德国一个奇特的现象:农村房价不比城市低,有的反而比周围城市房价略高,当然,不能和慕尼黑、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相比。

如果说德国城市像农村,那么德国的农村就堪比城市。毫无疑问,农村的绿化率要高于城市,而且基础设施一点也不逊色:上下水、电、通讯、交通应有尽有。除了硬件和配套设施齐全,德国农村的文化生活也很先进:每个城镇都有足够多的酒吧、歌厅、体育设施。到了晚上,小镇的人们并不全待在家里,而是相约到酒吧喝酒聊天。德国大城市的夜生活也不过如此。如果非要去城里消费,也不是什么难事,一般开车半个小时就能抵达周围的大城市。

日本:到农村去找工作

农业和粮食,在日本人心中是非常有地位的。日本人对于农业,尤其是对粮食的尊重被长期传承下来,孩子从小就接受教育,不能浪费每一粒粮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凡是涉及稻谷的都属于日本的敏感话题。

由于食品安全及环保意识的强化,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关注农业问题,再加上金融大海啸的冲击、气候变迁造成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促使大批年轻求职者选择拿起锄头。

据2014年的调查,日本年轻人中有近4成由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希望去农村工作。另外,日本农村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人口在逐渐减少。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日本号召城市年轻人去农村种地。

上一篇:农夫,山泉,有点田 下一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