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的女儿

时间:2022-05-22 10:50:54

在阿拉尔这座军垦新城边上,塔里木河流淌了千万年,她从群山中流出,不断变换河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塔里木河千变万化的广阔流域中,生长着胡杨、沙枣、铃铛刺、红柳……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展示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面向,但这些人却有着同样的性格——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利莉教授就是其中一员,“努力、精干、大气、气质过人、平易近人”,这些形容词是她的学生、同事、领导给予她的评价,不尽相同,可是他们却说这就是张利莉。

30年,可以让一个人有多少人生面向,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利莉,一名学者、一名老师、一个女人的多彩人生。

学生·教师·学者·领航人

1979年,张利莉过得并不平坦。

这一年,张利莉只有16岁,刚刚经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高考,并且收到了塔里木大学(原塔里木农垦大学)农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心气甚高的张利莉却高兴不起来。

“我一直认为自己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可是那年发挥极不正常,分数不高,看着塔里木大学的通知书,我只想去复读。”张利莉坦言。

这一年9月,倔强的张利莉没有奔赴“象牙塔”,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读。她回忆说:“枯燥的复读生活并没有让我平静下来,最痛苦的是老师讲的知识我都懂,帮老师批改作业成了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张利莉终于坐不住了。

“当时我想,这样下去第二年未必有好结果,不如放下身段去上大学,路在脚下,只要努力,也许在塔里木大学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就这样,张利莉坐上了开往阿拉尔的班车。

来到阿拉尔,张利莉并没有被这里的恶劣气候和艰苦条件吓倒,因为她从小到大生活的三师四十四团,自然环境和阿拉尔相差不大,风沙、干燥、炎热,对于那个时候的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张利莉的记忆中,她的大学生活大部分是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度过的。

“那个年代,一批来自内地的老师在塔里木大学授课,我们使用的是全国材。也就是说,我们和内地一些著名农业大学有着同等的教学条件。那些老师就是我们的启蒙者。”深受老师影响的张利莉,四年大学成绩总评达到90分以上,留校当一名老师的想法也慢慢浮上脑海。

在计划分配盛行的1983年,张利莉因为成绩优异留校,成了塔里木大学的一名教师。虽然心愿顺利实现,但是所教课程却让她有些愕然——微生物学。

没有成为自己心仪的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的老师,让年仅20岁的张利莉有些郁闷。多年以后,张利莉明白了当年学校的这个决定,“学校唯一教微生物学的老教师马上要退休,学校安排我接他的班。”

之后几十年里,张利莉一心扑到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先后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在微生物学最高殿堂的熏陶下,张利莉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微生物学学者。

如今,张利莉已经是塔里木大学微生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兵团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领航人、自治区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她所负责的芽孢杆菌分子生物学和极端微生物及基因资源项目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朋友·同事·老师·带头人

2011年,彭丽桃作为援疆干部来到塔里木大学。

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友,谈起张利莉,现任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彭丽桃说出了两个字——完美。

“阿拉尔是个遥远的地方,尤其对于科研而言,对外交流和获取信息很不方便,但是塔里木大学就像是沙漠中的‘圣地’,这里有最质朴的学生和最敬业的老师,正是他们给了我在这里工作的动力。”彭丽桃回忆起两年的援疆经历感慨道。

张利莉就是让彭丽桃感动的老师之一。2011年,他来到塔里木大学,学校的学科设置和科研平台已经基本建立,而建立的过程却充满艰辛。

2002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张利莉,结束了在日本东京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交流学习,回到了塔里木大学。

回国后,张利莉意识到,不论是塔里木大学的发展,还是南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一个科研平台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让自己的科研项目得到国家、兵团的支持,2003年她一次就申报了6项课题。然而,没有一项通过审批。

那时,塔里木大学的实验室分布在各个学院,师资力量不集中,研究不系统。2004年,在张利莉的推动下,塔里木大学集全校之力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也是那一年,塔里木大学建立起第一个比较规范的、有着系统研究方向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建立也成为塔里木大学科研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如今,这个实验室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支柱。张利莉的学生罗晓霞博士毕业后,正是因为这个实验室,回到了她的身边。

罗晓霞说,能回到塔里木大学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张利莉。

“本科阶段,张老师就教我农业微生物课程,为了让我们有好的发展,从大二开始,她就开始督促我们学习,鼓励我们考研究生。”罗晓霞说,“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我选择的育种课题进展极其缓慢,张老师非常着急,为了能让我顺利毕业,她专门为我挑选更换了研究方向,她是一个非常为学生着想的人。”

博士毕业后,张利莉告诉了罗晓霞如今生命科学学院的情况,当听说张利莉的团队正缺少人手时,罗晓霞毅然选择回到塔里木大学。

“我研究的是微生物精工程方向,在这一学科里,张老师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相信加入她的团队,一定会有所作为。”罗晓霞说。

女儿·妻子·母亲·普通人

4月23日,记者走进张利莉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和文件,柜子上摆放着她和同事、学生的合影,窗边的植物茁壮的生长着……这一切都让人深切感受到,房间的主人是如此热爱工作和生活。

无意间,记者在她座椅边的档案柜门上,发现了两张很小的照片——张利莉和一个小女孩的合影。

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万传星告诉记者:“那是张老师和她女儿的合影,为了学习和工作,她牺牲了很多陪伴女儿的时间。”

4月27日,在采访中,记者和张利莉聊起了她的女儿,她沉默半晌,眼泪夺眶而出,轻轻的话语中,记者只听见了“愧疚”二字。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要勤勤恳恳做事。”这句话几乎成了张利莉的人生信条。

在塔里木大学,张利莉的职务很多,科技处处长、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不一而足,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称呼她为“老师”。

4月底,张利莉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她常年扎根边疆、勤勉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继“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个部级殊荣。

面对荣誉,张利莉言语中除了感谢,还有感慨:“我只想兢兢业业地做一名老师,做一个普通人。”

张利莉对记者说:“人的一生角色非常多,在学校里我是院长、主任、教授,生活中我是老师、同事、朋友。在家里,我又是女儿、母亲、妻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想做好自己,只需做好每一个角色需要做的,这样我们的人生就完整了。”

上一篇:帮扶明星 等 下一篇:领跑兵团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