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上的桥

时间:2022-08-03 05:38:51

提到塔里木,人们就会联想到那广袤浩瀚的西部荒漠。塔里木河的存在,打破了这似乎凝固的空间,在这个被黄色充斥着的世界里,它又被称为母亲河。

对于塔里木河,人们习惯这样描述它: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交汇而成,发源于农一师十六团境内的肖夹克,全长1100公里,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于河道含沙量大,冲淤变化频繁,塔里木河经常改道,而塔里木的维吾尔语意就是“无缰之马”。

上世纪50年代之前,塔里木河流域还是人迹罕至的荒原。当兵团儿女们走进塔里木,没有桥的塔里木河上便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56年10月,为实地勘测塔河南岸土质情况,农一师勘测设计队的7位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乘坐一艘用胡杨木制成的独木舟渡河,真正是“借得一帆扁舟,创下千秋伟业”。

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农一师人决心要在塔河上修建一座大桥。1958年4月9日至5月28日,该师架桥突击队在阿拉尔河段抢架起一座长325米、宽7.5米的木结构临时大桥,第一次将千年相隔的南北两岸连接起来。通过这座桥,大批人员和物资被运送到了塔河南岸。但大桥仅运营了两个月就被冲垮。1960年,大桥重建,亦再次被洪水冲毁。为解决渡河问题,该师工程支队用1个月时间造了8艘大木船,分布在塔河上游各个渡口。人们还将两艘或3艘木船连接起来,供汽车、拖拉机摆渡使用。这时,建设者们已经在考虑修建牢固的钢筋水泥桥了。

1965年秋,农一师组织人力物资,在阿克苏河末端、塔里木河源头上游一场境内修建钢筋水泥大桥,次年12月修建完工。大桥位于现在的十六团团部新开岭镇西南1500米,共16孔,总长256米,这是塔里木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成了塔河两岸的交通咽喉,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1970年8月,阿克苏河涨水,主流直冲大桥北岸,使北岸桥头严重下沉垮塌,交通中断达4个月之久。1974年6月,阿克苏河因上游山洪暴发而涨水,将大桥北岸桥头冲毁近20米,交通中断达半个月。8月,阿克苏河再发大水,水急浪高,先是大桥北岸桥头危急,随后洪水主流忽然南摆,直冲南岸,仅一个下午,大桥岗亭、引路全部被冲毁,交通彻底中断。时值“”,人们忙于“阶级斗争”,无暇修复大桥。塔里木地区再次回到了依靠渡船交通的局面。

没有了桥,人们过河只有依靠渡船摆渡,许多老职工对当年等候渡船的日子仍记忆犹新:过一次河少则半日,多则1天,如果碰上大河涨水,就只有罢渡了。到了冬天,大河封冻,许多人纷纷从河面上踏冰而过。有时候,冰面破裂,就有人因此掉进冰窟窿。不仅是人,就是汽车掉进河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结束后,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修建大桥的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1979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人们决定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在网拉尔修建一座高标准的、不易被洪水冲毁的大桥。1980年4月,大桥正式动工。大桥由十六团负责施工,近1000名施工人员投入修建工作。他们认真总结过去大桥被冲毁的原因,积极探索在沙性河床上打牢桥基的办法,用智慧建起1座希望之桥。1982年10月1日,全长达1600米、单跨长20米、总计80跨、桥面宽9米的塔里木大桥建成通车。它就像―道彩虹连接塔河两岸,将两大片绿洲连接在―起。

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将塔里木河两岸吹拂得绿意盎然,被洪水冲毁的大桥已经修复,塔里木河上的桥也已有好几座。新世纪初,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阿拉尔市成立,塔里木河畔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而那一座座横跨塔河的大桥,将垦区各个团场小城镇密切联系起来。一车车棉花、一桶桶石油、一箱箱水果通过这一座座桥梁运到城镇都市,运往内地沿海,甚至还漂洋过海,远销国外。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有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的大桥跨越塔里木河,为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农一师十六团

上一篇:艺术精品要用心打造 下一篇:阿皮蛋正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