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时间:2022-05-22 10:37:36

例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发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5-0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和盘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在独立探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发现、敢于发现和善于发现,对于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发现的生长力――培养发现意识

学生虽然是天生的发现者,但是他们敏锐的发现意识、积极的发现欲望仍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拥有一颗乐于发现的心灵,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如在教学课文《天火之谜》时,我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开启了发现之旅: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1:什么是“天火”?

生2:“天火之谜”最终解开了吗?

师: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并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深入地读课文获得答案。现在,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天火”就是雷暴,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那么,你知道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吗?

生:不知道。

师:古人也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因而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甚至是迷信。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很多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那么,“天火之谜”究竟是谁解开的呢?他是怎样解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选择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再进行文本解读,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深度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可见,从课题入手,让学生主动“破题”,再把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相比较对照,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发现的助推力――激活发现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激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深入,这是营造阅读教学良好氛围、保证学生阅读能力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如在教学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时,我设计了“维生素C大联盟”的活动,激活学生的发现兴趣。1.激疑释疑,储备知识。分小组讨论:(1)什么是维生素C?(2)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3)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4)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2.查找资料,准备素材。(1)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检索,阅读关于维生素C的资料,并做好记录。(2)请家长协助,准备你喜欢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3.开展活动,交流赏析。(1)分小组介绍所带的含有维生素C成分的食物。(2)动手制作维生素C食物拼盘,提醒学生使用刀、叉、勺等工具时注意安全。(3)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

可见,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抽象的营养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也充分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

三、发现的拓宽力――提升发现能力

发现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和自行发现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各种发现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为了发现而发现,使发现流于形式。而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让知识学习饱含情感因子,进而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情感氛围中去主动发现。

如在教学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他们受到一次感恩教育的洗礼?让文本中的情感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呢?其实课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即这是一次“迟来的回报”――作者觉得这一抱来得太迟了,感觉这一抱让时间倒流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这一情感。1.情境带入。播放“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然后让学生把在和妈妈相处过程中,最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2.以情入文。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再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3.诵读达情。教师选几篇写得较好的小诗或儿歌,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背景音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先通过公益广告创设情境,让学生透过温馨的画面,发现其中蕴涵的深情,然后引导学生用文字、声音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意和感激之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仿佛给了学生一把自主学习的“金钥匙”,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充分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及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为他们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 下一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要“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