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关注词句表达效果的教学思维

时间:2022-06-25 08:15:53

例谈关注词句表达效果的教学思维

【关键词】词句 表达效果 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52-02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要求找出某些语句,然后找出这些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透过这些词语谈谈你体会到什么。笔者最近观摩了某班教学苏教版三上第十五课的《小露珠》,这里重点商榷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集体交流)

师:仔细读读画线的内容,想想:小露珠是什么样儿的?

生1:小露珠是闪亮的。

生2:小露珠是透明的。

生3:小露珠是圆润的。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闪亮 透明 圆润

(师用PPT示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以及小露珠的图片)

生发出“哇!”的惊叹声。

师: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段内容吧!要把小露珠的美读出来,把你对小露珠的喜爱也读出来。

这样的教学,它的落脚点实际是关注课文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而忽略了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说、怎么写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而且要引导体会其表达效果,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忽视的问题。只有通过表达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品味、推敲词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妙处,才能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

观摩课之后,笔者也教了《小露珠》这一课,对于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小动物们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句子。

(师生交流)

PPT示:“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早哇,小露珠。”

师:如果把小动物们和小露珠打招呼的话都换成最后一句,行不行?

生:不行。

师: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对比着读读,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生1:作者写出了小露珠像什么。

生2:小动物们都是先说小露珠像什么,再说小露珠是什么样的。

师(及时小结):对,这是写出了小露珠外形上的特点。再仔细观察观察,句式上是怎样的?

生:这里都是把“早哇”放在前面,把小露珠像什么的放在后面。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大费笔墨地写呢?

(沉寂了一会儿后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

生1:不打比方的话,我们就不知道小露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生2:我发现作者写打招呼句子的时候,句子都差不多,字数也一样的。

……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咬文嚼字揣摩这部分文字内容的感悟点,并结合课文逐渐品悟出:1.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分别把小露珠比作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这就是修辞手法的表达。2.写三个小动物打招呼时,都是先说像什么,然后才说什么样的,这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表达。3.都是把打招呼的句子放在最前面,后面再说是谁说的,这就是句式整齐的表达。笔者设计的初衷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关注“钻石般闪亮”“水晶般透明”“珍珠般圆润”等词句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表达特点。而后学生的感情朗读无需老师多作指导,他们一下子就抓住了“闪亮”“透明”“圆润”这些词,以各自认可的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的朗读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感性的,还要多一份理性的思考;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读懂内容,更重要的是关注能否读懂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不仅要有“读”的训练,更要有“写”的意识。语文教材的语言规范优美,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借鉴,甚至能运用这些语句、段落、行文方式,逐渐体悟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重视引导感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应经常随机地进行由感悟到仿写的实践练习,如课堂小练笔就成了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仿写形式。还是以《小露珠》第二到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前面三段分别写了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对小露珠的赞美和喜爱,第五自然段“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是对前面三小节的总结,这就是一个“分―总”的结构表达方法。笔者据此设计了这样的仿写训练:

训练一:

拔河队员一个个 ;

拉拉队员一个个 ;

班主任于老师也 ;

拔河比赛 。

训练二:

是一伙 猴子;

是一群 麋鹿;

是一对 仙鹤;

……

动物园里的动物 。

用关注词句表达效果的思维教语文,并不是要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课,而是体现语文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思想,到了中年级,更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文章表达上的一些技巧,让学生逐渐积累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语文教学正是凭借课文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把课文所呈现的“消极语言”努力转化为学生的“积极语言”。笔者坚信,如果语文教学能够更多地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学生就会因为在课堂接触或者学习了词句表达方法,而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运用实践。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运用童话开展作文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利用数学日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