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的认识

时间:2022-05-22 06:15:52

对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的认识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全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要求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种类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课成绩 评价

1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1.1改革不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曾经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直至20世纪末,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改革者对评价改革理念仍然模糊,尚存在认识的偏差,且评价的实施缺乏可操作性,为评价而评价的情况依然很普遍,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奖惩为目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甄别和鉴定;它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忽视了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手段的工具化、机械化,缺乏科学;评价主体以领导和同行为主,忽视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的可行性。这种评价体系的存在显然已经阻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1.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的评价的确立,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是新体育课程的主要评价对象,此外还有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体育主任等,随着教育的开放化,家长和社会代表也逐渐参加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但是他们在客观性、准确性上与始终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和教师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

1.2.1关于学生评价的内容

学生评价的内容应该是综合性的,在强调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1)体能的评价:强调与健康有关的因素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结合《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以及运用技能的实践情况。(3)学习态度的评定,主要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所表现的积极性进行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的心理倾向,与人交往过程所表现出来社会适应性进行评定。

1.2.2教师评价的内容

体育教师的评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描述,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体育课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成为衡量一个体育合格的重要标准。(2)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体育教师的道德、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进行评定。(3)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定,主要是指对教学过程和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行为进行评定。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的最终确立是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改进。

2对几种教学评价的种类认识

对于评价种类的划分,布卢姆的分类比较适用。他以评价在“干什么”为分类标准从而划定了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常用的种类与界限,并包括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各种评价。

2.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做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提供一定的依据,这种评价一般出现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候进行。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具体地出现在某一动作技能学习结束的时候,这种评价方式的用途是:首先,对学生动作技能的成绩进行评定,对学生的进步水平和达到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相应的分数。其次是对学生后继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进行预言,再次为学生的后程学习确定起点,最后证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反馈学生的阶段体育学习情况。

2.2形成性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体育教学前进或使体育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有别于总结性评价,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后者具有一定的“回顾性”。通过形成性评价使教师了解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和遇到困难,改变教学策略,在修正中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的主要用途表现在:首先,改进学生学习,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动作技能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最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

2.3诊断性评价

在现在教育中,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就必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诊断性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单独进行设计,还可以结合上述两个评价进行设计。它的主要用途主要表现在:首先,确定学生入学准备程度,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其次是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安置,为不同特点的学生群安排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案。最后,能够辨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学,以及寻求社会帮助(家长、医生等)。最终,排除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或尽可能降低其消极的影响。

以上三种评价方式,他们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正确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为自己的体育教学更好地完成提供可靠的依据。

3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体育教师能否承担如此细致的评价

新课程中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其中包含了79个水平目标和254个行为目标。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的同时,也给广大体育教师无形地增加了工作难度,评价是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不同的评价与之相适应的,这样就增加了评价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

3.2评价内容需要突出重点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评价的内容的介绍中,似乎每一个提出的评价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哪个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大一线教师关于评价的参与只能是人云亦云,一头雾水。体育教师不可能在每一节课的评价时把每个内容都考虑进去。需要明确,哪些评价是核心,哪些是可以选择的。这样,体育教学才有比较性,在突出每个体育教师个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体育教师的共性。

3.3评价指标确定的科学性

科学的评价指标的确立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的评价指标可谓是五花八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得到肯定。但是,缺乏科学的指导,会使体育教师各自为战,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甚至是错路,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成效。

3.4“情意表现”的评价操作难度大

情商出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但是,广大体育教师没有评价“情意表现”的经验和具体操作的方法,大家有一种难以应付的感觉,因此,对此类指标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需要加强,以便使广大体育教师早日运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深刻理解《纲要》中指出的体育新课程评价观的精神。正确认识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总结,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方法,从而加快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探索,不怕困难。加强学习交流,全面地掌握最新的体育教学动态,及时地调整自己教学的理念。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大胆地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个教师、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地范围推广。其次,体育课程的主管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尽快地提出关于评价的科学性指标,协调不同区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交流,对成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推广。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评价改革,积极参与评价改革,发挥每个人的热情与智慧,倡导合作与创新,把体育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推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钟启泉,季浏,胡增荣.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4]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李大春.与体育教师谈心.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6]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长江三角洲地区篮球市场潜力分析 下一篇:客家方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