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鼻内窥镜下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术后护理观察

时间:2022-05-22 11:09:05

浅析鼻内窥镜下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术后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观察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对200例慢性鼻息肉、鼻窦炎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及出院指导;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愈165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治愈率82.6%,总有效率97.85%;5例治疗无效患者7例为未按时到医院复查和换药的患者,1例联系不上。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鼻内窥镜 鼻窦炎 鼻息肉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14-02

鼻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是治疗鼻窦疾病的一种新技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此术具有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0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给予术前、术后精心护理,预防鼻息肉复发。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0例,男126例,女74例;年龄15~68岁,平均36.5岁;均有1年以上不同程度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及头胀痛等症状,按1997年中华医学会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分型[2]:Ⅰ型92例,占46%;Ⅱ型78例,占39%;Ⅲ型30例,占15%。

1.2 手术方法。全麻或局麻,手术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在内窥镜下切除钩突,摘除息肉,根据不同病情开放前、后筛窦和上颌窦、额窦及蝶窦,矫正解剖变异,如部分切除泡状之中、下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或重建鼻窦引流通道,保留粘膜与结构重建。术后鼻腔使用凡士林纱条或者高分子膨胀海绵进行填塞。

1.3 结果。术后经6―12个月的随访治疗,治愈165例(82.6%),好转30例(15.25%),无效5例(2.5%),总有效率97.8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病程较长,而且病情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担心术后情况,再加上手术引起的正常的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因此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2 术前准备。做好全面系统检查,包括鼻窦CT、心电图、血常规、X片、肝肾功能、血糖、血压、出凝血时间、眼部检查(包括眼睑、球结膜、眼肌、眼压、视力、视野、眼球突出度)等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实施针对护理。术前1d剪鼻毛、清洁鼻腔、洗头、洗澡,男性剃胡须、理发,术晨更衣,全麻者术前6~8h禁食、禁饮。女性手术避开月经期。嘱患者禁食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戒烟酒,以减轻鼻黏膜充血,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取半坐位,减轻鼻腔鼻窦及伤口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有利于鼻腔呼吸,减少感染及堵塞机会;术后24h内用小冰袋冷敷鼻额部,以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对疼痛明显者除心理安慰外,必要时遵医嘱给止痛药。由于患者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只能张口呼吸,口腔护理尤为重要。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要不断湿润患者口腔,减少患者由于张口呼吸而引起口干,同时也减少了因咽干引起咳嗽,加重伤口疼痛及出血;鼻腔填塞物须24~48h后取出,对鼻腔干燥者,加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每日3-4次,术后2周内,每日用吸引器吸净术腔内的血块及分泌物,并冲洗鼻腔1~2次。

2.2.2 密切观察病情。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眼部情况,注意有无视力下降、复视或者眼球突出以及眼眶周围有无肿胀、淤血等,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术后鼻腔填塞多有少量的渗血,嘱患者不要紧张,采取半卧位,鼻部局部冷敷,可帮助止血、止痛、消肿,如有持续大量出血立即告知医师,采取有效处理。要详细记录渗出物及渗血的量及性质。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内渗出物及血液,避免血液吞入胃内,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

2.2.3 饮食护理。全麻术后患者禁食禁饮6h后,可进半流质饮食,第2天可进食清淡、温热、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3]。但避免进食过热、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4 术后鼻腔冲洗。术后鼻腔冲洗可以及时引流出术腔内分泌物、瘀血及干痂,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和水肿,防止术腔黏连、窦口封闭和息肉再生。一般术后24~48h取出鼻腔填塞物,在充分止血的前提下,用吸引管清理鼻腔全部淤血和分泌物,术后第3d开始行鼻腔冲洗,每天2次。冲洗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冬天冲洗液加温至35℃~40℃左右再用,术后鼻腔冲洗可减少炎性物质的堆积,有效的清洁鼻腔,保持鼻腔湿润,加快术腔愈合。

2.2.5 出院指导。出院继续随访治疗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痊愈的关键环节,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要定时口服用药,出院第1周之内不要用力擤鼻,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术后第1个月内可每周回院复诊一次,最好在鼻内窥镜下检查清理术腔,可及时发现残余和复发病变,及早处理。术后第2个月至少应2周1次复诊治疗。以后可根据病情发展和愈合情况,嘱病人坚持复诊半年至1年。术后连续鼻腔冲洗4~8周,出院后如有鼻塞、头痛、鼻出血、流脓涕等症状应随时就诊。嘱患者平时要注意鼻腔及口腔的卫生,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擤鼻和使用滴鼻剂,保持鼻腔清洁,勿用力挖鼻孔及搓鼻部,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受凉感冒,合理营养饮食。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8-110

[2] 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135

[3] 俞晓松,陈晓玲,胡丽,等.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356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0,34(6):563

上一篇:测量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及方法 下一篇:浅析文化创意企业的期待版权融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