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对施工企业的业绩影响研究

时间:2022-05-22 10:42:23

“营改增”政策对施工企业的业绩影响研究

[摘 要]“营改增”政策扩围到施工企业,对其而言既有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合理地发挥两种税收的衔接功能。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分析,“营改增”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税收压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而言,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本文以某企业的收入成本数据为基础模拟分析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业绩的影响。

[关键词] 营改增 企业 业绩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87-01

一、某企业的营改增前财务数据

工程结算收入,5661万元。工程成本,5 000万元,其中:材料费3 000万元,人工费1 000万元,机械费300万元,其他直接费200万元,临时设施费50万元,其他费用450万元。

二、营改增对收入的影响

征收增值税条件下,企业的工程收入为含税收入,转换为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即企业的收入为5 661÷(1+11%)=5 100万元。我们可以看出,“营改增”后,施工企业的收入减少了561万元。

二、营改增对成本的影响

假设该施工企业所有工程均为自行建造,不存在分包、转包的情况,则营改增前施工企业的成本即上述各成本项目的合计,为5 000万元。

(一)材料费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企业购进材料能够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例一般不到40%,这里假设企业购进的材料中,有40%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10%的材料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并取得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企业购进的材料中:

40%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部分的材料实际成本=3 000×40%÷(1+17%)=1 025.64万元,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 025.64×17%=174.36万元,10%取得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部分的材料实际成本=3 000×40÷(1+3%)=291.26万元,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91.26×3%=8.74万元,剩余的50%无法取得任何发票,其成本=3 000×50%=1 500万元,材料的实际成本=1 025.64+291.26+1 500=2 816.90万元。

(二)人工费

由于人工费不能抵扣,因此,人工费仍然为1 000万元。

(三)机械费

在机械费中,施工企业新购入的机械设备根本达不到20%,这里假设企业该年无新购入的机械设备,50%为经营租入,50%以前年度采购的自有设备。则经营租入设备的实际成本为300×50%÷(1+17%)=128.21万元,自有设备成本=300×50%=150万元,机械费的实际成本=128.21+150=278.21万元。

(四)假设其他直接费和其他费用均没有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则其成本=200+450=650万元。

(五)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费中,假设人工费所占比例为20%,其余为材料费,其中40%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并取得代开的发票,按照3%的扣除率予以抵扣进项税额。则临时设施费的实际成本=50×20%+50×80%×40%÷(1+3%)+50×80%×60%=49.53万元

由此,“营改增”后,企业的实际成本=2 816.90+1 000+278.21+650+49.53=4 794.64万元。比征收营业税条件下的成本减少5 000-47 94.64=205.36万元。

三、营改增对净利润的影响

(一)“营改增”前净利润

“营改增”前,施工企业按照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5 661×3%=169.83万元,同时假设按照5%的比率缴纳城建税,按照3%的比率缴纳教育费附加,169.83×(5%+3%)=13.59万元,均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则企业的利润总额=5 661-(5 000+183.42)=477.58万元,所得税费用=477.58×25%=119.40万元,则企业的净利润=477.58-119.40=358.18万元。

(二)“营改增”后净利润

该施工企业“营改增”后,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61万元,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74.36+8.74)+21.79+0.47=205.36万元,则该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561-205.36=355.64万元,同时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355.64×(5%+3%)=28.45万元,则企业的利润总额=5 100-(4794.64+28.45)=276.91万元,所得税费用=276.91×25%=69.23万元,则企业的净利润=276.91-69.23=207.68万元

实际上,“营改增”后,施工企业的净利润下降=358.18-207.68=150.5万元,下降了42.02%。

四、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实际业绩下滑的原因分析

(一)“营改增”前购入的机械设备,按照目前规定,不允许进行抵扣。

目前而言,施工企业自有固定资产已趋于饱和,企业几乎不可能重新购入施工所需要的固定资产。尤其是在项目收尾时期,固定资产的购入量为零。如上例中分析的,企业新购入的机械设备达不到20%,其所起到的减税效果都并不明显。

(二)经营租入的机械设备的成本上升

目前,有形动产租赁业已经纳入“营改增”范围,经营有形动产租赁的企业也由征收3%的营业税改为征收17%的增值税。同施工企业一样,经营有形动产租赁业的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多数也都是“营改增”之前购入的,而“营改增”后,这部分税款并不能扣除,相当于经营租赁企业的实际税负增多,再加上设备的折旧费和维护费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进行租赁的企业。

(三)采购原材料通常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建筑材料费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钢材、砂石、砖和水泥等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多数来源于农民经营者或者是小规模纳税人。这样,建筑企业采购原材料通常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 甲供材料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建筑工程目前存在大量的甲供材料,一般而言,材料供应商收到建设方交付的材料款后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抬头是建设单位,而建设单位交付给施工企业的只是一张相应数额的结算单,由于缺少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

五、 “营改增”政策的完善及施工企业化弊为利的措施

(一)国家政策的完善

1.“营改增”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形式进行抵扣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假设“营改增”后企业新购入的机械设备的比率为20%,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往往是大型机械设备,其价值大,使用期限长,平均折旧年限为10年,除非是为了某项特定的工程购入新的专用设备,否则均为以前年度购入,也就是说,其价值都是通过折旧的方式耗用的。而且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比例根本达不到假设中的20%。

既然企业在“营改增”以前购入的固定资产不能直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那么可以考虑使企业的固定资产通过折旧额的方式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或者是允许企业将在“营改增”政策执行前两年之内购入的机械设备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2.适当降低增值税11%的税率

(二)施工企业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增强增值税抵扣意识

加强对发票的管理,一方面是增强发票的获取意识,另一方面是增强发票及时抵扣的意识。

2.加强业务培训及宣传

积极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营改增”后,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文件和增值税相关条例,使财务人员了解如何计算销项税款,准确的区分哪些进项税款可以抵扣。

3.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意识

为更好地适应税制变化,企业需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变,如业务外包、统一采购、构建战略合作企业等。此外,企业应主动从商业链构建、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为降低企业税负,提前打好基础。此外,还要合理选择供应商、考虑固定资产的取得来源等,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抵扣金额。

参考文献

[1] 张细妹.浅谈“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J].会计师,2013,10

[2] 张泽华.“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3,11

[3]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考核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3[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 谢静璇.对建筑业“营改增”的思考[J].会计师,2013,15

[5] 刘元方,乔志东.建筑工程项目核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机械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