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现实障碍及路径

时间:2022-05-22 07:08:39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现实障碍及路径

摘 要: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中分析了当前公众参与环评的现实障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制度落实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障碍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59

0 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公众参与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使项目工程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得到公众的体谅和支持,在决策工程建设时兼顾群群利益和要求,避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使工程设计规划更趋完善和合理,是切实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现实需要。

1 公众参与环评现实障碍

1.1 信息公开程度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程度来看,环评报告书并未完全对外公开,使大多数公众对项目环评内容不了解,即便参与了问卷调查,所提意见是否被采纳并未及时收到反馈,影响了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使公众对环评调查产生误解,以为是“走过场”,对于公众调查的问题和填表“敷衍了事”,收不到公众参与的应有效果。

1.2 公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为能全面评估项目环评,更大范围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环评公众参与采取的是随机性选择,对于公众的知识背景掌握不深,尤其是受拟建项目的了解程度、利益关系、距离项目远近等影响,公众参与环评项目的差别很大。此外,公众参与环评的潜意识认为是“配角”,“主角”是政府、企业的责任,还存在参与意识不高、主动参与的积极不强等现实问题。公众参与环评意识的淡薄也是影响公众参与环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调查内容有待完善

目前,公众参与环评的调查内容主要以调查表为主,调查单位为了工作便利,往往对于项目本身考虑不足,设计的内容往往与项目本身有所偏离。也有调查内容设置技术术语较多,公众文化差异对调查表的调查内容了解不多,回答的问题不全面,甚至有矛盾。有的项目公众支持率甚至是100%,对敏感问题、专业性强的问题公众往往选择放弃回答。导致调查的结构和内容不全面,也影响了项目环评的客观性。调查的方式较单一,除了调查表外,公众参与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知之甚少。

2 公众参与环评路径选择

提高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应该重点解决预先性、广泛性和便捷性问题。即:将环评项目的各项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等提前通过相应渠道告知公众;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影响区域和内容的广泛性;为公众参与环评提供更为便捷的路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2.1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环境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有效保障公众参与环评的各项知情权,信息公开也是公众参与环评的第一道程序,健全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是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保障。为此,要进一步做好项目的信息收集和。拓宽环评信息的收集渠道,可以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社会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公众对于环评项目的意见建议。扩大公开项目内容范围。一直以来,建设项目事前不向社会公众,报告书也不公开,大多是在环评^程中发放问卷调查,为此,因实时扩大公开范围,注意发放意见表覆盖范围,保障收集意见的代表性和全面性。要结合环评工作特点,抓住主要阶段的信息公开:环评开始阶段,建设单位要主动公开项目名称、概况等信息;在环评进行阶段,建设单位应进行二次公示,要把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范围、程度以及防护措施等内容详细地予以公开;在环评审批环节,环保部门要及时公告已经受理的环评文件的审批结果等情况。

2.2 提高公众参与环评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知识。据调查统计,民众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学校,以及其他等,其中,主要的获取途径是网络和电视等媒体。环保部门要通过相关媒体渠道,加大环境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参与环评、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加强环保教育。影响公众参与环评有效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加强国民的环境教育,结合环保工作实际需要,普及环保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2.3 完善环评调查机制

首先是要科学地设计问卷。公众参与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因此,做好问卷调查是公众参与环评的前提和基础。要在现场进行勘察,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可能引起的潜在环境问题等。调查问卷的题型设计,本着方便操作的原则,可以设置成主观题、客观题,以及意见建议等。要做好调查意见的及时反馈。将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安排专人进行反馈,要将公众的意见处理结果及时公布于众,明确公众意见是否采纳,接受公众的监督。完善的监督体系是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很强的参与愿望。“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普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切实把公众参与作为环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切实推动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楚宪峰,冯强,田建茹等.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173-176.

[2]刘磊,李继文,吴春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研究[J].四川环境,2009,28(01):85-89.

作者简介:朱玉斌(1988-),江西南昌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研究。

上一篇:基于PLC控制的立体仓储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绿色城镇化发展中水环境治理的PPP模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