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良好的脑干梗死患者原因分析

时间:2022-05-22 06:15:18

预后良好的脑干梗死患者原因分析

[关键词]脑干梗死;预后;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24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25脑干梗死指局部脑干组织坏死,在脑梗死中极为少见。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显著提升了对脑干梗死的确诊率,但发生脑干梗死的病因各异,神经解剖结构损害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给预后判断带来困难。现将近年来接诊的恢复良好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磁共振表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预后良好的脑干梗死患者19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3~87岁,平均(65.10±10.3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12例,冠心病史5例,糖尿病史12例;吸烟史10例,家族史5例。临床表现:昏迷4例,嗜睡1例,头晕伴恶心呕吐1例,头痛4例,构音障碍4例,视物模糊、复视3例,眼球震颤2例,其中水平性眼震1例,旋转性眼震1例。首发症状:偏瘫及球麻痹7例,左侧肢体麻木及头昏1例,行走时一侧肢体不稳1例,头晕、恶心呕吐2例,口角歪斜3例,口吃不清5例。运动障碍特征:偏瘫13例,交叉性瘫3例,中枢性舌瘫1例,中枢性面瘫2例,肢体单瘫1例。脑MRI特征:扫描19例,T2WI示:中脑病灶2例,双侧脑桥基底部高信号病灶2例,双侧丘脑、颞叶内侧等多发病灶1例,左侧脑桥基底部、桥延沟等高信号病灶1例,直径为1.5cm×0.9cm×1.7cm左右。一侧脑桥基底部病灶14例。梗死灶直径>15mm者2例,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1次/天静脉滴注,共治疗10天;脑活素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共治疗14天。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100mg,1次/天,睡前服用。14天后给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天,以改善脑血液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对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积极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给予甘露醇125ml/次,2~6次/天。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康复训练。

1.2.2康复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等抗痉挛,并对进行定期的更换;对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桥式运动训练;独立完成卧位至坐位的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独立起坐练习;站立平衡练习;患侧下肢独立负重练习;反复练习站立位下的屈髋屈膝踝背曲练习;步行练习:站立相患侧下肢独立负重下,健侧下肢小范围的前后迈步练习,避免出现患膝关节过伸现象;摆动相时屈膝关节迈步,踝背曲,足跟先落地,避免出现提髋动作。对于此类患者训练时尤其强调降低重心以及增大支持面。坚持康复治疗7~20天,平均(13.41±8.45)天。

1.3观察指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以对其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2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好转或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分别占总数的84.21%(16/19)、5.26%(1/19)、10.53%(2/19),具有良好的预后。

3讨论

脑干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的重要中枢,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均可引起脑干梗死[2],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通常情况下,至少1个脑神经核和/或传导束会被病变损害,受损脑神经的症状及体征出现在病变一侧,一定程度的偏瘫(交叉性瘫痪)或/和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则出现在病灶的对侧。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经典”临床综合征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位[3],比如Wallenberg综合征可以对延髓平面进行有效的定位,闭锁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等能够对脑桥平面进行有效的定位,当有腔隙性梗死出现在脑桥基底部时,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双手笨拙综合征等均会出现,Benedikt综合征等能够对中脑平面进行有效的定位等[4~6]。但“经典”临床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组19例患者中,具有定位意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在发病过程中的只有5例,仅占总数的26.32%。

近年来,临床证实有效救治受损脑组织的前提条件是在6h治疗时间窗内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7]。本组患者预后良好除了临床治疗及时,康复训练措施得当,还可能与患病部位及病灶大小有关:①19名患者病灶大多数

综上所述,本组患者恢复良好取决于临床治疗的及时,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更与病灶的部位大小、神经束的解剖、血管走行方向及分支特点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7,12(05):60

[2]周丽红,王思心,胡亚军,等.后循环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讨论[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434-435.

[3]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

[4]朱瑛,熊安国.脑干梗塞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1563-1564.

[5]乔丽丽.38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5):926.

[6]郭俊.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康复分册,1997,17(04):145.

[7]廖鸿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功能恢复理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4

[8]邢孔鸯,甄建壮.无脑神经麻痹性脑干梗死36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6):646.

(收稿日期:2014_5_12)

上一篇:鲜活海鲜网上“叫卖” 下一篇:泛华保险要“自己革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