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22 05:52:11

肌内效贴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对比其与空气波压力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60例随访发现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治疗组与空气波压力治疗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肢体积、上臂周径、前臂周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时上肢体积、上臂周径、前臂周径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停止治疗后效果可以维持,治疗效果与空气波压力治疗相当。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肌内效贴

中图分类号:R322.6+6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kinesiology tape for lymphedema of upper limb in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and to compare it with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compression. Methods The study concerned 6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We gathered the follow-up information and made analysis. Results The arm volume, upper arm diameter, week forearm diameter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kinesiology tape for 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 is equal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compression.

Key words:Breast cancer;Lymphedema;Kinesiology tape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破坏淋巴网引起高蛋白液体回流受阻积聚在组织间隙引起的上肢和腋窝的肿胀[1]。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的不可完全治愈的病态,目前关于淋巴水肿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措施[2]。常规的上肢功能锻炼,口服药物治疗,手法按摩,传统绷带压缩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治疗对淋巴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肌内效贴对改善乳腺切除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同时对比肌内效贴治疗同空气波压力治疗的疗效差异,探讨肌内效贴是否可替代空气波压力治疗进行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随访发现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患者均为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或保乳根治手术的术后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时间为术后2年之内。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肌内效贴组和空气波压力治疗组。肌内效贴组及气压治疗组各30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包括腋窝II水平清扫在内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或保乳手术。基线包括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淋巴结数目,放化疗史,术后出现淋巴水肿时间等。两组患者基线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每个研究对象接受4 w的干预治疗,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以观察持续效果。

肌内效贴组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采用AQ9611肌内效贴布,贴扎方式:均采用爪形贴布,前臂掌侧贴扎时肘关节伸直腕背伸位,锚位于肘关节肘窝,尾沿前臂掌侧延长,采用自然拉力;上臂掌侧贴扎时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外展,锚位于锁骨下肩峰端,尾沿上臂掌侧延伸至肘关节,采用自然拉力;前臂北侧贴扎时肘关节伸直,腕关节掌指关节屈曲位,锚位于肱骨外侧髁上方,尾沿前臂伸展至手背,自然拉力;上臂背侧贴扎肩前屈肘关节屈曲位,锚位于肩关节后补,尾沿上臂背侧至肘部,自然拉力。每3 d更换1次贴布。

气压治疗组使用韩国大星Dl-2002B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压力(40 mmHg),2次/d,30 min/次。

除此以外,两组患者均采用了上肢淋巴水肿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静息状态抬高患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患侧上肢的手法按摩引流;避免患侧肢体皮肤穿刺,注射和损伤;避免患肢过度用力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排水法测量上肢体积,排水测量法是将患侧肢体放入装满水的水槽内,测量所排出水的体积,作为上肢体积的值。采用周径测量法测量上肢臂围大小,包括上臂臂围及前臂臂围,具体为分别使用软尺测量肘横纹上10 cm处上臂臂围及肘横纹下7 cm处前臂臂围。所有的测量均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后各测量一次。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肢体积、上臂周径、前臂周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时上肢体积、上臂周径、前臂周径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物理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的关键方式[4]。并特别强调治应关注治疗效果的延续性,认为有效的淋巴水肿减轻治疗对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国内的患者,更多的医院采用的是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淋巴水肿的治疗。肌内效贴一种外用贴布贴扎治疗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尤其是肌肉损伤或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其对于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也在逐渐开展。我们的研究对比了相同治疗时间后空气波压力治疗组同肌内效贴组患者淋巴水肿改善的情况,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停止治疗后效果可以维持,治疗效果与空气波压力治疗相当。考虑到患者的主观评价,治疗方法不应该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比空气波压力治疗需要每日两次,且治疗程序大多需要在医院内完成,因此肌内效贴治疗更能被患者接受。进一步的疗效证实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并可以探讨两组治疗联合运用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波,贾实,张文海,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37-641.

[2]雷睿文,欧林洋,黄湛,等.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5):704-707.

[3]余波,冯能,祁奇,等.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56-58.

[4]周文萍,余波,陈文华,等.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38-940.

上一篇:超声定位体外碎石体会 下一篇:甲钴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