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北京林业大学

时间:2022-05-22 01:55:43

奋进中的北京林业大学

具有一批全国领先的专业

学校拥有林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特色优势学科,其中林学和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始终保持全国第一。

学校是我国林业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和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承担了大批部级科技项目,2000年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获奖数量和等级位居全国林业高校首位。

建有29个部级和省部级平台,拥有野外研究和科研示范基地近百处,建设南北6大综合实践基地。牵头组建了国家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学校牵头组建林业行业第一个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东林大、南林大、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公室、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等单位,围绕速生、优质、高抗林木良种选育关键技术,林木高效培育、经营与保护关键技术,林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政策体系等,探索符合林业科技自身规律的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的创新体制和机制。

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完成了“应对全球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现代林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学校专家主导或参与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环京津防沙治沙、全国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监测评估的咨询和服务,开展了林业发展、水资源保护等国家战略咨询,主导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区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区森林资源恢复的科技支撑,参与汶川震后生态恢复重建。率先开展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课题承担单位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工作。目前,学校正全力投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期研究。

学校与北京市共建中关村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培育孵化特色企业,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1995年起,连续20年承担中南海景观改造工作,完成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等600余项高显示度的景观设计建设工程,插花艺术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校院士主持、参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国家战略研究项目。

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对接地方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推进面向地方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多方位、深层次开展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林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时4年完成了北京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绘就北京植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图,服务绿色北京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汇聚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推动多元创新主体协同,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动力驱动。

学校坚持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生态文明

2007年,学校建立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每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连续5年主办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分论坛。 学校先后与中国农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等组织、共建生态与健康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围绕生态安全与健康、生态文化传播等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

师生连续32年开展绿色咨询,组织首都大学生“绿桥”、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等大型生态环保活动,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博士生讲师团,发起成立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等环保组织,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学校围绕生态文明、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围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中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召开开放式研讨会,为政府建言献策。

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开设生态文明建设公开课和视频公开课,设立首个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博士点。主持编写《绿色校园建设读本》,为全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指南。

组织完成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出版工作。在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绿色传播中心,编撰我国首套绿色传播系列丛书。

上一篇:基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环境下的国有企业财务工... 下一篇: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心理学的解释お